第29部分(第3/4 頁)
自精進,滅盡了三
界煩惱,遠離了世間八法的垢染,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
金與牛糞等同,手掌與虛空無別。諸天共贊五百羅漢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此五百青年為何以俱天大師引導被摧毀傲慢
之心,而現前羅漢果位?請為我宣說。”
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他們也是依靠俱天大師的引導,由我
摧毀他們的慢心,令他們得到四禪五通的。很早以前,佔巴城裡的剛勒海
天國王與王妃共同生活,生下一個莊嚴的孩子,為孩子舉行了誕生儀式,
取名為海天,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地餵養著。海天長大後,學習並
精通了八觀察等世間的一切學問。後來,他觀察父王的生活及行為,覺得
有時如法,有時非法,就不願繼承王位,願到森林中靜修。於是他在父王
前祈求,明達的父王也恩准了。他到森林中修持,得到了四禪五通。他離
開王宮後,宮中的大臣們共有五百個孩子,他們長大後,也學習了世間的
五明,便覺得:他們各自的才貌能力,無人能及,非常傲慢。後來,教他
們五明的老師告訴他們:‘你們傲慢什麼?林中有位僧人,其智慧、相貌、
能力是你們百分、千分、萬分所不及其一的。’聽了這話,這五百孩子很
想親自見一見才肯信服。就祈求他們的老師一起去森林中拜見海天僧人,
一走進森林,他們遙見海天僧人身相超凡脫俗,便自慚形穢,慢心立即消
除了,但他們還懷疑海天僧人的武術能力方面不一定勝過自己,再透過其
他方法觀察,又使他們信服了。這樣,他們全在海天僧人前出家,得到了
四禪五通。諸比丘,當時林中的海天僧人,即今現證菩提的我,五百大臣
兒子即今廣嚴城中五百青年,當時他們的老師即今俱天大師,今昔他們都
是由俱天大師引度被我調伏的。另外還有一段因緣,是在如來、正等覺迦
葉佛出世時,他們五百人共同出家,臨終前發願:我們今生在迦葉佛教法
下出家,願來世在釋迦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歡喜,獲證羅漢果位。當時迦
葉佛教下五百比丘就是現在獲證羅漢果的五百比丘,他們臨終前發願在我
教法下出家,令我歡喜,獲證羅漢果位,今所願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
證羅漢果。他們的因緣如是。”
(65)一頭犛牛
—辱罵羅漢 累世為牛
一時,佛在舍衛城。祗陀園的附近有一群犛牛,其中兩頭大犛牛互
相角鬥,一頭犛牛鬥輸了,被另一頭牛將其肚皮挑破,內臟都流了出來。
雖然它身受重傷,無力地躺在地上,但它的嗔恨心卻如烈火般難以抑制。
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是眾生唯一的怙主、救度眾
生的慈航,具有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眾生,即便是
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世尊觀知那頭受傷犛牛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便從祗陀園來到了犛
牛身旁,對這頭受重傷未死的犛牛做了很細心的包紮:把全部的內臟洗幹
淨,輕輕地放回體內,然後把傷口縫好。此時的犛牛嗔心小多了,佛陀喂
它一些水草,並對它宣說:“諸行皆無常,諸法皆無我,涅 即寂滅。你
應對我生起歡喜心,這樣,能使你脫離傍生界。”(譯者:不僅是犛牛,
另外的許多有情也是通人性的,雖然它們不能用人的語言表達,但從它們
的動作、眼神上,都能體現出它們也通人情,請大家仔細觀察。)如是宣
說後,犛牛對世尊生起了歡喜心,(譯者:在臨終時的起心動念特別關鍵,
無論如何要生一個善念,最好是生起一個往生清淨剎土的念頭。)在歡喜
心中它去世了。之後,它投胎到舍衛城中的一位大商主家。商主的妻子生
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商主夫婦給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用牛奶、
酸奶等精心餵養著,給他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七歲時,他對釋迦牟尼
佛的教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