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4/4 頁)
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得到父母開許後;於佛陀教法下出家。出家
後他精進修持,很快滅盡了輪迴的煩惱,獲證了阿羅漢果位,具有種種神
變。經常依靠神變去別的地方找一些果實鮮花等來供養僧眾,僧眾對他的
成就都感到稀有。(師言:如果守持清淨的居士戒,精進修持大圓滿法,
到彌勒佛出世時,肯定能得果位。這位沙彌年僅七歲,就已得羅漢果。)
便於世尊前贊曰:“稀有!稀有!年僅七歲,便已得到了如是功德和神變。”
世尊言:“此非稀有。你們還記得祗陀園附近曾有一頭受傷的犛牛嗎?當
時,我為它包紮好傷口,對它宣說了佛法,後來已在對我的歡喜心中去世
了。”“記得,記得。”世尊告曰:“當時,因它對我生起了歡喜心的緣
故,去世後,投胎在商主家 。七歲時,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精進修學,
斷除了煩惱,證得羅漢果位。”諸比丘複次請問:“世尊,這位沙彌以何
業感轉生犛牛?又以何業轉得人身,對佛生歡喜心,斷盡三界煩惱,獲證
阿羅漢果?請為吾等宣說其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曾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
佛出世。時有一比丘僧是僧眾的供水執事員。一次,有位羅漢比丘無意中
撞到了他,把他手中的水瓶碰掉在地上。他生起嗔恨心,惡口罵道:‘你
簡直象犛牛一樣,走路也不看,把我的水瓶給碰掉了。’羅漢比丘聽了,
覺得他這樣惡口罵人,造了很大惡業,想救度他。羅漢比丘把他叫到沒人
的地方對他說:‘你覺得你是什麼人,我是什麼人?’‘怎麼?你是出家
人我也是出家人呀!’‘當然都是出家人,可我已遠離了一切束縛和煩惱,
而你還是煩惱粗重的出家人,我們兩個根本不同,你如果不好好懺悔,恐
怕生生世世要受極大苦報的。’聽了羅漢比丘如是勸誡後,他生了很大的
後悔心,馬上頂禮羅漢比丘,發露懺悔罪業。在臨終時他發願:願我惡口
辱罵聖者的果報不要成熟,願我一生出家的功德,將來在釋迦佛教下令佛
歡喜,出家證得羅漢果位。諸位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這位供水
執事員即現在證果的沙彌。當時,他以嗔心惡口罵羅漢的果報,於五百世
中轉生犛牛。(譯者:《百業經》中,講惡口罵人的果報比較多。所以,
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不可隨便惡口罵人,別人若有小小的觸犯之處,不
必去計較生氣,一旦造了口業,事後追悔莫及。)因他當時在迦葉佛教下
如是發願故,今於我教法下獲得人身,對我生歡喜心,七歲出家,精進修
持,獲證羅漢果位。這是他的願力所致。”
(66)悲賢童子
—處以極刑 得佛救度
一時,佛在廣嚴城。城中有一名為獅子的大臣,他的妻子懷孕九個
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他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名
為悲賢,並以牛奶、酸奶等精心餵養著。悲賢長大後,學習了文字武術等
世間學問並精通了五明。雖然他曾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可後來卻變壞了,
常去妓院,行為變得非常不如法。一次,悲賢和扎德沃的一些年輕人到花
園裡遊玩。花園裡百花爭豔,百鳥齊鳴,悲賢隨身帶了妓院裡最漂亮的妓
女同去。在花園裡他們因為這個妓女而爭了起來,口舌不能解決問題就拳
腳相加,悲賢打死了三個人。扎德沃人專門去獅子大臣前告狀,因獅子大
臣對悲賢無計可施,只好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