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淳樸的大道頹廢了,才有了所謂的仁義;
奸詐的機心出現了,方產生嚴重的虛偽;
家庭親屬不和睦,才有了所謂的孝慈;
國家陷於昏亂,才有了所謂的忠臣。
原十九章 絕聖棄智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註釋】〃絕聖棄智〃〃絕仁棄義〃就如同〃不尚賢〃一樣,並非是厭惡、不用真正的聖智賢能,也不是反對仁義之行為,而只是反對用榮譽名號、高官厚祿等東西來進行標榜、崇尚。標榜、崇尚的結果,往往是使人在名利的誘惑下爭相主觀施為,甚至做偽、做表面文章。而且在這些形名的炫耀下,常常使人們喪失掉人性的客觀評判標準,從而被〃大偽〃所蒙敝。所以老子說,拋棄所謂的聖賢智慧,人民將獲得百倍的利益。
鄧小平也說:“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休謨說,〃道德準則……並非是我們理性的結果〃。
【漫談】〃智慧出,有大偽〃。然而〃大偽〃在未被剝掉畫皮前,豈不都是在被當作聖賢嗎?魏忠賢在世時就被全國各地立生祠;希特勒未覆滅前,其萬千狂熱崇拜者如痴如迷;成吉思漢侵略的鐵蹄踐踏歐亞大陸,卻被稱作一代天驕。他們哪個不是被當作聖人供奉?可人民得到的是福焉?禍焉?既便是真心為民之聖,一旦有了神聖之名,便有〃為了打鬼,藉助鍾馗〃者。十年浩劫,萬千人民塗炭,誰負其疚?範應元說:〃聖智本欲以利民,而其未必至害民;蓋聖智之跡彰,則失無為之化也。上失無為,則下多妄作,故絕棄世俗之所謂聖智之事,則民百倍其利矣。〃
唐代詩人黃松非戰詩所謂〃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勸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近代詩人易實甫,也有首含蓄深沉的詩句,表達了他對有神聖之名者其所作所為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深深地感觸;詩曰:〃江山只合生名士,莫遣英雄作帝王〃。這些詩句真可謂是抒發了可憐百姓血淚的呼號。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註釋】聖賢們用心良苦,提供這〃仁義〃藥方,希望醫治社會之弊。但老子不僅深懂醫理,而且精通藥性。老子認為,上上策應是保持社會人群的身心健康,預防疾病。人類的許多疾病,都是由於某種基因發生了突變引起的。而保持社會人群身心健康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用這樣的方法,來保持人民天性基因的淳樸,不讓人民的身心失調。
仁義禮智這些醫藥,只有在身心失調時方能稍顯效用,而且〃是藥三分毒〃,藥的副作用能為害身心。更嚴重的是,所謂聖知之醫,有乖僻邪謬、欺世惑眾、擅權獨裁者;有不明藥理、急功近利、亂下針砭者:有假仁假義、借公濟私、唯利是圖者;如此社會將會愈加混亂不堪。範應元說:〃仁義本欲以治民,而其未必至亂民。蓋仁義之名顯,則寢失自然之本也。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漫談】基因醫療專家方福德說:“我們現在的基因治療,不是〃採用一種〃優先原則,而是一種〃優後原則〃,因為我們現在對基因治療不能做到完全有把握,因此我們只能選擇那些到目前為止,在世界上用各種方法都治不好的疾病,比如癌症晚期。反之,如果對一個健康的人進行基因預防或是基因增強,則要更慎重地考慮,稍有一點潛在的危險,副作用的症狀就可能在今後顯現出來,這就是我們對此類基因治療要加以限制的原因。
我們用宣揚“仁義禮智”的方法來治理社會,就類似用基因療法對人類群體採用一種〃優先原則,這種作法,可能不是上帝的福音降臨,而是開啟了潘多拉的盒子!
【漫談】聖智仁義這些形名的東西,類似萬包囊,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