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3/4 頁)
業中,甚至這種標準化裝置、標準化施工也隨處可見,美國的裝修工人利用專業工具把活幹的又好又快,人家的裝修處處體現著工業化的味道。這些專業裝置甚至能主動的幫助工人把活幹好,它們本身就是被專業人士設計出來的,工人只需按著說明操作即可。
中國的裝修工到了人家的地方往往不會使用這些專用工具,只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動手,結果不但事倍功半,沒準還會因為質量問題或者擾民等等因素遭到業主的投訴。
這就看出來西方人對標準制定的非常詳細,已經深入到了他們的生產生活當中,連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制定到家。每個雞毛蒜皮的細節都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總結的,所以你只要嚴格的按照標準去做,傻子也能做出那個產品。
他們的優勢在於整體工業水平發達,從材料生產就開始嚴格控制質量,保證了後面加工的時候形變、應力、內耗等,都在控制範圍之內,的的確確是按照產品說明裡給定的引數變化的。
對於很多特殊形狀的構件,他們都有專門設計模具,哪怕是幾百年都不見得用上一次,他們也要花時間做一個。
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製造體系就是建立在不相信人的基礎之上的,不指望用工人的經驗和小聰明來解決技術難題,一切問題的解決全部是按照寫在字面上的標準化步驟。
耍小聰明、走捷徑、差不多就行,想要依靠這種思想來解決問題是要被開除的,這種行為絕對是不被鼓勵的。
或許有人認為他們也會用榔頭修形,用銼刀改變尺寸,絕對是大錯特錯。也許驗證時有這種情況,但是量產的時候絕對不會出現。
如果下線板材不能拼合起來,要麼是工人加工的問題,那就換人;要麼是設計的問題,那就重新設計;要麼是材料的問題,讓搞材料的人解決,絕對不允許人工敲進去。
這種事故一旦出現,那就必須是大事故,必須受到管理方的關注,必須要找到問題的癥結,絕對不允許糊弄過去!
另外國內工人還有著不少傳統的“好習慣”,他們會主動的為工廠考慮,為工廠節約材料也是他們自學徒工起養成的習慣。
恰恰相反,西方人制定規定之後,什麼工具用到什麼時限,規定之後就要完全按照標準執行。比如加工過程中的專用鑽頭和鑽具,鑽頭使用一定時間必須換掉報廢,不管看上去有多麼的完好。規定打多少個孔後扔掉,工人是絕對不敢不扔的。這裡沒有節約一說,因為按照標準,100%的鑽頭可以安全使用這麼久,即便是80%還能多使用幾次也必須扔掉。因為一旦有某個鑽頭在加工時斷裂,造成一個孔有點問題,整個工件就要作廢,代價更大。這種嚴格管理已經深入到每個工人的腦子裡了,讓他不換他都不敢。
標準化是工業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國內的工人習慣小作坊的做法,還不適應現代化大生產。個別技術精湛的工人可以做出好的產品,但是不能保證工廠裡每一個工人都有精湛的技術,每一件產品都是好產品、都整齊劃一。杜絕一個技術精湛的工人集中所有的優勢在他一身,工廠完全靠著個別技術高的工人出活,這個是大工業生產特別忌諱的!
我們固然有8級技工,但是我們不能指望所有人生產的產品都能和8級工一樣的水平!
面對汽車廠招收上來的大批的缺少文化、缺少技術的職工,工廠必須採取一套標準化生產製度,以確保產品的質量可靠,和品牌發展的延續性!
眾人包括李剛在內,都被埃裡克松好好的教育了一番。大家充分的瞭解了西方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後,都不約而同的回想國內工廠的問題,發現還真的和國外有好大差距,就比如有很多國內工廠過於依賴高技術工人的問題。沒有八級工當然不行,但是什麼都依賴這些八級工,那像濱城汽車集團這麼大的企業也沒辦法發展下去!
埃裡克松提出的意見得到了工廠領導的一致同意,就按照瑞典人制定的標準管理辦法實施。
本來義大利人的培訓就是按照這套標準化體系培訓的,如今讓中方能夠得以延續這種管理辦法,廠領導自然求之不得。這就算是補齊了現代化公司管理這重要的一環,義大利人可以培訓你的工人,但是他們不會教你企業怎麼生存!
目前汽車廠的領導班子基本上都配置齊全了,國家又派來了一名總工程師喬家樺,兩名副總經理於成理耿昭傑、陳世煌,都是從一汽二汽抽調來學習的幹部,他們還帶著十多人的幹部小組,已經充斥到了汽車廠的各個車間崗位當中。
上面的意思是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