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2/4 頁)
隨著外方經理的到位,濱城汽車公司正式升格為央屬企業,改名為濱城汽車集團。這座汽車工廠,受到了上層領導相當大的重視,它將直接受國務院和機械工業部的共同領導。
本來SH汽車合資專案就是由國務院確立的,但是濱城汽車在建設上拔得了頭籌,自然的也得到了上面的重點關注,想躲也躲不開了。
林強生對這種變化還是抱著歡迎的態度,雖然汽車廠由省級變為了國家級,但其實他心裡也在慶幸著,變為了國家級的汽車公司其實對外方股東來說是更有利的。
在省裡的時候,汽車公司在以後的經營當中沒準就會受到省內勢力的干擾,以後世的某奇和某中為鑑!
甚至省裡什麼人物求幫忙求照顧都很難推卻,現在汽車廠屬於國家級了,地方人物根本就可以不放在公司的眼裡了。
儘管H省領導幹部們千百個不願意這家汽車公司成為央企,脫離他們的管轄,但是胳膊拗不過大腿。如今的濱城汽車公司的規模實在太大了,而且發展速度有些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上面的一些人本來按著心中的想法是認為SH方面能成為國內第一家轎車生產企業的,但是沒想到東北邊陲的這家小汽車廠能夠異軍突起!在沒有什麼中央關照的情況下,已經迅猛發展成為了一家年產30萬輛轎車的大型生產企業!
這種驚人的變化,簡直震懵了上面的一些人,原本想看他們笑話的傢伙,現在也不得不閉上了嘴巴。
很多人原本對這家汽車廠不以為然,可是隨著工廠落成,外方經理的到位,那些人不得不拿著放大鏡開始認真觀察起了這家汽車公司。
隨著工廠升格為央企,李剛總經理被提拔為了正部級幹部,據說他的老上級饒斌有意調他去機械部,成立中國汽車總公司。這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啥都想管、沒它更好、中國汽車業的阻礙,汽總公司!
林向榮也隨著李剛的升格和推薦,上級經過批准破格提拔為了副廳級幹部,在領導幹部的行列裡也算是有這麼一號人物了。
第一百六十章標準化和質量管理
埃裡克松參與管理之後,向中方管理層提出了產品標準化的概念,並且力主實施。同時,他還提出了汽車零配件質量管理體系,按照他的想法汽車集團上下必須抓緊落實這兩項管理辦法。如果成功,集團也將進入正確的發展軌道!
柯馬公司的崗前培訓,其中就透漏了一點現代化大生產所需要的標準化管理體系,汽車廠的領導幹部們也曾經跟在義大利人的身後努力學習,認真記載外國人管理企業的一點一滴,但是人家只負責工人的崗前培訓,並沒有教授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意思。中方人員只好自行探索,這當然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因此汽車廠的領導們即使白天努力的把見到的記在腦子裡,晚上加班加點的討論,也並沒有什麼良好的效果。因為國人根本就沒有經歷過現代化大生產,一切的經驗都是來自於人多力量大、搞大運動、大建設,搞人民戰爭的那個經驗,並不知道什麼叫現代化生產,人少了反倒不知道如何施展了,覺得始終缺人手。
所以義大利人走後,標準化管理不但沒學到,面對這麼大的工廠這麼少的人馬一時還有點不適應,即使想把義大利人的那套撿起來也不知道從何抓起。
這陣子,廠領導班子竟然還因為是否要多招些人而進行了激烈的爭吵。原工廠的林向榮、常遠庭等人並不願意多招人,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適應了少少的人大大的工廠,而李剛帶來的一批管理者卻認為要想廠子發展必須再多招募職工。
埃裡克松這個外方經理的到來,事實上把兩方的火藥味強行的壓了下去。
作為外方經理,埃裡克松首先給中方管理層先上了一堂課,介紹西方的標準化之路。
他舉了個例子,一位美國的婦女需要往牆上安裝一個釘子。事實上,她真的是安裝上去的。她會使用一種筒式工具,套住釘子,然後拉動筒後面的手柄,啪啪幾下釘子就被打進了牆裡面,然後用特殊膠水把縫隙填平,根本看不出來釘子是怎麼弄進去的,釘子周圍被抹的平平的。
歐美國家的工廠對標準化執行的較為徹底,甚至往牆上敲個釘子都得動用專用工具,他們的工人沒有標準是不敢也不知道怎麼動手做東西的。
甚至在一些日常生活中,這種標準化生活也隨處可見,例如美國的街區門牌號,一排結束之後不管到了多少號,另一排的門牌都會重新開始記號,大大的方便了出行的路人。
在歐美的裝修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