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部分(第3/4 頁)
氣動力學、飛機結構強度、材料、燃氣渦輪、飛機試驗、生命保障、飛行控制、航空電子學、製造工藝、測試技術等等方面的專業研究,東星集團沒有這樣的技術儲備,而找航空工業部是最好的選擇。
呂東作為和事老把大家都聚集到了一起,他向莫文祥和何文志介紹了MPC75專案,並說道:“這次西德方面向我們敞開了大門,在這個共同合作的飛機專案上,我們起碼能夠獲得很多關鍵技術,這對推動中國航空工業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莫文祥點頭說道:“這個意義很大,趙總理也把我找了去,他聽說了這個專案很是關注啊。”他看向林強生笑道:“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
姜燮生、劉紀原、孫家棟三位副部長也都點著頭,孫家棟還向林強生笑道:“小林啊,你又要搞大飛機,這可是個大工程!”
兩人很熟悉,孫家棟是衛星、火箭方面的專家,還是中科院院士,東星集團採購的三顆通訊衛星已經發射了一顆,另外兩顆改進型技術要求高還沒有完成,新型衛星預計將在87~88年開始組裝。
林強生笑著和孫副部長說道:“我十分看好國內的航空市場,據我們和MBB公司的調研分析,在未來國內的民航支線客機的需求量將在700架以上,全球中型客機的需求量更是在1000架以上。大批中型民用客機將會在十年後超出壽命需要更新換代,我們的MPC75效能優越,在節油環保、地勤維護、安全性上都很有競爭力,正好趕上了那個時候,是各家航空公司最好的選擇!”
“你倒是信心十足!”孫家棟笑著點了點頭,又接著說道:“我聽說你們這個專案要投資14億美元,好傢伙,這個投入可不小啊,我們航空工業部有你這麼富裕就好嘍!”
“哈哈,是啊,看看人家這個中型客機的投資規模可不簡單!”在場的副部長們也都感慨的說道。
其他兩位副部長也有幫腔的意思,這筆外匯對航空部實在太重要了,只要有幾億美金他們就能重新上馬不少專案,讓多少瀕臨倒閉的科研院所、航空航天單位起死回生,恢復生機啊!
這時大家的目光都有意無意的聚集到何文志的身上,何副部長主要負責民用飛機,麥道82也是他主抓的專案,他也曾經負責運10的試飛工作。
在八十年代初期,何文志為了運10可謂是傾注了一腔熱血。運10專案由於技術落後不得不下馬,他就非常失望。
現在麥道82好不容易要落戶中國了,重新看到了曙光,而且麥道公司還會把飛機生產線搬到中國,更是承諾將1985年開始研製的麥道90拿到中國來生產。
前有運10,但那是完全按照蘇聯模式生產的,不符合國際先進標準,但這個專案也為中國大飛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有麥道82專案,讓中國學習歐美的先進工藝標準,優秀的管理體系,兩個專案相輔相成。運10作為基礎,麥道82作為昇華,將來國內的航空業再消化了麥道技術,自己就能夠製造大飛機了,何文志不僅一次這樣的暢想著,也是這樣和人說的。
可是萬萬沒想到,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這個什麼中德MPC75中型支線客機專案是個什麼玩意,東星集團不用說了根本沒有航空技術實力,而德國更是缺少整體性的飛機研發能力,MPC就是個紙面上的東西嘛,哪有麥道82這個實物來得保準!
所以何文志副部長現在就很糾結,一方面林強生的東星集團有著強大的財力,而另一方面他不希望將來出現無謂的爭端,出現干支之爭,這樣就把麥道82專案給干擾了。
見部長和幾位副部長都表態支援這個專案,何文志不得不發言:“林先生,我們是歡迎你投資國內的航空事業的。”
他先是支援,但緊接著就開始打擊MPC75專案,對林強生說道:“但是,眼下麥道82正處在關鍵時期啊,前幾天我還給張鎮中打過電話,他說首架麥道82將在今年6月份組裝完畢!”
“這麼快,不錯啊!”有人讚道。
眾人也一片驚訝,沒想到這麼快就組裝出麥道82飛機了,從去年8月開始到今年6月,也就是八個月啊,這個速度可以,大家聽到這個訊息都挺高興。
何文志笑著向林強生問道:“小林先生,你真覺得將來中國需要那麼多架飛機?你可知道,麥道82的載客量有147座,可是比什麼MPC多出60個座位,一下子能多拉這麼多乘客,你們的MPC75天生就處於弱勢啊!”
林強生點了點頭,附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