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隨後心思一動,頓時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回村裡自己做餈粑來吃。
今年的中秋節剛好在國慶的前一日,合著國慶一起放假,能有八天長假呢,等到時候弟弟一家回來,正好也一直坐餈粑吃,現在當是熟練一下吧,現在距離中秋節還有半個月呢。
村裡雖說一般是中秋時節做餈粑,不過平時想做的時候隨時都可以,而且一般過年的時候也會做餈耙來吃。
隨後方文就風風火火的衝回了村裡,直接到了家裡把素芬叫上,接著又一起到了魚莊,主要上現在家裡只有一個臨時灶臺,做起餈耙來會不方便。
“你現在就想做餈粑吃,是不是太麻煩了?”素芬一瞭解清楚情況,就驚愕的問道。
方文疑惑的問道:“有什麼麻煩的,這不是大夥剛收割了酒米嗎,用新鮮的酒米做餈粑味道才好呢!”
素芬頓時就笑道:“這還不麻煩,你難道忘了酒米要先泡,最好是頭天晚上就開始泡,最快也要泡幾個小時呢,還有你打算怎麼做,是用棒子打嗎?還是用綠毛竹慢慢杵?”
“當然是用綠毛竹慢慢杵啊,這樣才夠味道。”話一落,方文才發現真的有些麻煩,十多年沒做過餈粑居然連步驟都記不太清楚,當即笑道:“這樣,咱們分頭行動,你去把酒米泡上,然後炒點芝麻和大米,我這就去砍幾根綠毛竹回來,順便去找個石槽子。”
“好啦,都依你,要泡幾斤米?”
方文想也沒想就回道:“二十斤吧!”
素芬頓時無語,不過也沒多說什麼,隨後就進魚莊去準備了,之所以無語是因為酒米不同於大米,因為其粘性太大了,一般人根本吃不下多少,村民一般用酒米做湯圓和粽子,平常人一頓能吃下幾個大湯圓?就算在村裡也找不出多少人一頓能吃下一斤餈粑,現在方文居然說要用二十斤酒米來做餈粑,這得吃多久啊。而且用綠毛竹手工打二十斤酒米,這比用石磨去磨二十斤豆子可累多了。
方文自然沒意識到這個問題,樂呵呵的衝到了小河邊上,找了片刻,就找到一籠綠毛竹,所謂綠毛竹的外形到是有些像甘蔗,這裡指的是生長在土裡還沒成熟的甘蔗。
綠毛竹在村裡到也常見,一般生長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一籠也不大,也就佔地幾個平米而已,至於用途,貌似除了用來打餈粑也沒什麼用了。緊接著砍下幾根綠毛竹,剝掉了外面的殼葉就露出了裡面綠色的竹棒子,其大小比毛竹要小一些,很翠綠,形似翡翠,很光滑,也有些像放大版的丐幫打狗棒呢。
等拿著幾跟竹棒子,又火速到附近村民家裡找來一個石槽子,也就是用石打出來的小凹槽,其實用桶或是盆就可以代替,不過既然砍回了綠毛竹,自己是配合石槽子用,把傳統進行到底了。
而餈粑的製作辦法,就是把酒米直接用冷水泡,和泡豆子什麼的一個道理,等把酒米泡到發脹就可以了,一般要好幾個小時,也有頭天晚上就開始泡的。
等酒米泡好後,在把水瀝乾,接著放進笆簍裡蒸一會就好了,千萬不能把米給蒸爛了,不然會影響口感。而一般的學校食堂,在蒸米飯的時候也是這麼幹的,就是先把大米泡上幾個小時,然後放進鍋裡隨便煮一下就可以蒸了,一般都不用把水煮開,所以學校的食堂大多數都沒有米湯提供,因為根本提供不出米湯來,而如果大米不泡,至少需要開水煮上十幾分鍾才能瀝乾水蒸,這樣就會造成浪費成本了,而泡過的米蒸熟後口感自然會差很多,而且粒粒分開,給你打三兩米,看著很多,其實絕對比不上電鍋飯煮的三兩飯。
不過製作餈粑就需要先泡酒米,而且不能用水煮酒米,等把酒米蒸好後,這裡有一個小技巧能更容易把酒米搗鼓爛,辦法就是在開啟鍋蓋的時候火速把鍋裡的開水淋在酒米上面,接著火速搗鼓,其速度要快,因為等米冷下後就搗鼓不爛了。
傳統的辦法就是把酒米放進小石槽子裡,然後用綠毛竹不停的往裡面杵,也就是衝壓,一邊杵一邊用手合米糰子,直到酒米被搗鼓成爛泥為止,這就成了。
另外也有直接用綠毛竹打酒米糰子的,打完後綠毛竹上面會粘著米粒,往些年小孩就希望上面沾的米粒越多越好,因為馬上就可以抓下來吃了。
其實還有絕招,就是用一個裝大米的大袋子,把蒸好的酒米裝在裡面,然後放在乾淨的石板或是檯面上,接著用扁擔或是大棒子不停的敲打,這就是打餈粑了,五斤米約莫敲打200下左右就可以了,這是個力氣活,只能讓身強體壯的男人來,而且速度要快,用力要猛,最好每一下敲打都用盡全力,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