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部分(第2/4 頁)
雙方互不相讓,美歐日汽車製造廠商被逼無奈,做出讓步。他們不讓步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現在銀河實業掌握著陸空兩棲汽車最先進的技術,是這個新行業的領跑者、領先者,如果他們不開放本國市場,銀河實業完全可以不跟他們達成協議,繞開他們,直接把陸空兩棲汽車賣到他們國家。到時候,他們想把銀河實業製造的陸空兩棲汽車阻擋在國門之外,就相當困難了。
相應的,銀河實業在市場分享的問題上,也做出了一定讓步。做為商品,銀河實業製造的汽車想進入美國、歐洲和日本。有一個環節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海關。像豐田、通用等公司。在本國都擁有著比較大的政治影響力,如果他們對本國政府進行遊說公關,促使本國政府立法,對銀河實業製造的陸空兩棲汽車可以重稅,甚至是禁止進口,禁止銀河實業到本國設廠,無疑也相當於實現了他們的目標,將銀河實業製造的陸空兩棲汽車阻擋在了國門之外。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對銀河實業來講,自然也是相當不利的,所以做出讓步,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最後銀河實業和美歐日汽車製造廠商在如何分享市場的問題上,達成了各方都能夠接受的協議。主要內容有兩條:
第一、在華夏、美國、日本、英國等汽車市場上,各方都承諾遵守市場經濟規則,從純商業的角度來處理問題,分享全世界各地的陸空兩棲汽車市場。
第二,在各個參與談判的汽車製造廠所在的母國,本土企業享有合資權力,其他各國的汽車製造企業如果想進入母國設廠,必須要和本土企業進行合資,合資比例可以進行談判,本土企業最多可以享有百分之五十的股權,具體股權比例靠談判來確認。如果不設廠的話,單純的向母國出口陸空兩棲汽車,由本土企業進行代理銷售,代理銷售公司由出口企業和本土企業進行合資組建。此時,本土企業所佔股權,最多不能夠超過百分之三十。
為了達成這個協議,參與談料的各方,足足花費了一個多月快兩咋,月的時間,從元旦左右開始談,一直談到了二月底,才積極艱難的有了一個各方勉強能夠接受的成果。
之後,與會各方又開始談第二個問題,就是專利使用權的問題。陸空兩棲汽車涉及到的各項只有銀河實業掌握的技術,足有一百多,將近兩百項。這裡面的有些進行了專利註冊,有一些乾脆就沒有註冊 屬於銀河實業獨自掌控的商業秘密。
美歐日汽車製造廠商在研究以氫氣做為動力的陸空兩棲汽車的過程中,同時也在研究以油動力、氣動力和油氣混合動力為基礎的陸空兩棲汽車,此外,也在偷偷的拆解著銀河實業製造的陸空兩棲汽車,試圖透過逆推的方式,來破解銀河陸空兩棲汽車的製造機密。 別看美歐日在當今世界,是對智慧財產權保護比較得力的國家,但是他們真要是有需要的話,侵犯其智慧財產權來,也不在話下。要不然的話,就沒有華夏多家百年老店的招牌和知名企業的商標被美國人、歐洲人、日本人搶注的事情了。另外,日本人偷竊華夏的景泰藍、宣紙的製造機密,也是世所共知的事情。當然,這裡面也不能全怪日本人,我們自己保密意識不強也有很大的關係,就像有人自己家中放著金銀財寶,明知道賊從自己的家門口路過,還大門洞開,甚至笑著把賊往家
”賊要是不下年,那就不是賊 “施※
當初在設計陸空兩棲汽車的時候,劉士卿就考慮到了保密性的需要,為此制訂了周密的設計方案。
在採用模組壞的前提下,對幾個最主要的模組,進行防破拆設計。也就是組裝之後,除非是使用特殊設計的工具和拆分方法,否則的話,一拆就壞。美歐日汽車製造廠商聯合起來,一連拆了好幾臺高價購買回去的陸空兩棲汽車,全都拆壞了,以至於到現在,都沒有摸清楚幾個比較主要的陸空兩棲汽車製造難點。當然,更主要的就是銀河實業製造的陸空兩棲汽車是採用的電動力,核心動力來源是汽車內的蓄電池。
這種陸空兩棲汽車專用的蓄電池,銀河實業只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並沒有申請製造專利和配方專利,但是美歐日汽車製造廠商在拆解這些蓄電池的時候,才發現,這些蓄電池的防拆技術特別的損,也不知道銀河實業往裡面新增了什麼物質,在空氣中進行拆分的話,只要蓄電池裡面的溶液稍有洩漏,馬上就會自燃,現有的已知的各種滅火技術,都沒有辦法阻止這種溶液的燃燒,除非是在真空環境中,操縱機械手進行拆分,才不會引起燃燒。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非常注意才行,只要這種溶液接觸到了空氣、氧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