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朕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4)(第1/3 頁)
首先是滿朝文武百官,對於李顯的偏袒實在是太過明顯,且他們全都十分害怕擔心白聖會廢了李顯的太子之位。
而這背後更深層次的意味。
無疑還是在於他們心向李唐。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顯才是大唐的真正正統繼承者,是高宗皇帝指定繼承者,他的正統地位,優先順序別,都要遠遠高於相王,即便相王也當過皇帝。
畢竟他是高宗去世前指定繼承人。
李旦則是武則天扶植上去的傀儡。
這點在景龍政變中就能看出端詳。
原來的歷史中,李多祚雖然有參與神龍政變成功,並且受到提拔,成為遼陽郡王,但張柬之等人被武三思和韋皇后聯手逼死的下場,無疑還是讓他有些擔心和害怕,引以為前車之鑑。故而當太子李重俊地位受到威脅,想發動政變聯絡他的時候,他也是立刻一拍即合。
與太子李重俊聯手發動景龍政變。
想誅殺韋后和武三思,並且逼迫李顯退位,沒錯,他們並沒想殺害李顯。
畢竟李重俊不想背上弒父名聲。
李多祚也不想揹負弒君名聲。
而除了皇帝,其他人都能殺,這是他們李唐家的傳統,有太宗在前頭頂著鍋,倒也沒有任何宗室或官員能質疑。
只要不直接弒父弒君就行了。
其他的大家都能接受。
結果呢,李顯登高一呼,欽定李重俊和李多祚是叛逆,他們手下跟著他們一起逼宮的禁軍們立刻反戈大半,景龍政變失敗,只有武三思父子過程被殺。
武則天在神龍政變中也露面了。
可有用嗎?沒用……
她親自提拔的宰相都背叛了她。
怎麼形容呢,滿朝文武都給白聖一種,他們一直預設天下依舊還是李唐天下,原身所作所為,只是胡鬧的感覺。
一旦她真選一個武家人當太子,恐怕整個神都會如同火藥桶般直接炸掉。
除了性別以及她是李家媳婦。
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太宗和高宗兩個人打下的底子實在是太好,太厚了,民間聲望可謂是超凡脫俗,且難以磨滅。
比如太宗的昭陵,自太宗駕崩,大唐子民乃至大臣有冤屈,都會前往昭陵痛哭陳情,這一傳統甚至一直延續到宋朝,宋朝文臣受了委屈不會跑到宋太宗或宋太祖墳前哭,而是依舊去昭陵哭。
又比如秦王破陣樂,即便在秦王死後兩百多年,依舊又庇護了大唐一次。
黃巢攻城,招降宴會上,一曲秦王破陣樂重燃將士熱血,百姓激憤,撕毀降約,軍民一心,抵禦黃巢,雖無法再造山河,但確實替李唐又續命半甲子。
當時太宗已駕崩二百三十一年。
那是什麼時候?那是李唐已經出了一大堆垃圾皇帝,昏庸之君的時候,尚有如此餘威名望,又更何況,如今他才剛駕崩五十餘年,上一個皇帝高宗也不是什麼昏君,而是妥妥的守成加開拓之君,將大唐的疆域面積拓展到了極盛。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直接導致原身即便已經掌權二十餘年,開創武周十餘年,卻依舊無法收復臣心以及民心。
他們仍然心向李唐。
原身最後選擇還政李唐,最重要的因素估計也是這個,想要強行保住自己的武周,大機率只會造成更大的死傷。
所以在綜合權衡利弊之後。
還政李唐已經是最佳選擇了。
除非她能再活一甲子,或者更長時間,讓武周存續百年左右,存續個兩三代人,靠時間來慢慢磨滅李唐的痕跡。
以及將最忠心李唐的那批人熬死。
最好熬死個兩代。
那麼接下來很多事就好辦多了。
原身沒有這能耐,白聖有,而且這次白聖不準備搞什麼造反了,畢竟她自己就是皇帝,造什麼反,造自己反嗎?
她就由上自下的慢慢來吧。
現在最要緊的只有兩點,一是延長自己的壽命,二就是始終把控財政大權以及絕大部分禁軍邊軍,只要她能一直活著並且掌握大權,那麼即便她不多做些什麼,她的名望也會變得越來越高。
畢竟皇帝大家見多了。
活過百歲的皇帝還真沒見過。
只要她能活過百歲,即便她不是個女皇帝,傳奇性也足以碾壓絕大多數皇帝了,這時候,都不用她自己去搞什麼輿論宣傳,民間自發就會將她神聖化。
瞭解分析出這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