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朕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3)(第1/3 頁)
這下子,眾大臣便無法再推脫了。
同時大家也能聽出,當今聖上對太子並沒有喊打喊殺的意思,故而太子黨大多都鬆了口氣,其中陳國公陸頌猶豫一番後,看還是沒人站出來替太子李顯說話,他這做妹婿的只能硬著頭皮道:
“聖上,太子既是被裹挾,不知此時是否安康,今日又怎生未曾上朝?”
他媳婦是太子妃韋香兒的妹妹。
同時他還身兼太子詹事,是再確鑿無疑的太子黨,此時自然有些憂心於太子,自從昨日兵變後太子就失蹤了,或者說進了皇宮之後便沒能再出來,不少人甚至有些懷疑太子現在是否還健在?
要不是白聖以裹挾來形容。
他也不敢站出來問這話。
“雖被裹挾,但未曾反抗,亦未曾示警,見到朕時更是一言不發,故而也當有罪,現今正囚於朕仙居殿側殿呢。
先定一下逼宮的幾個罪臣之罪。
再來商討他吧!”
白聖懶得說些模稜兩可的話,讓他們揣摩自己的意思,在鎮壓百官世家門閥這方面,白聖可比原身有底氣的多。
所以她是直接表明自身態度。
雖然這麼做,很多慣會逢迎的官員必然說些心口不一的話,但即便如此也不影響白聖從他們的言辭當中聽出他們的傾向。另外,如果她都已經表現出如此鮮明的態度,還跟她唱反調的話,那他們的傾向和態度無疑就更加鮮明瞭。
聽到這,陸頌也不敢再追問什麼。
同時內心已經下定決心,接下來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張柬之等人的罪行加重,多說他們的壞話,他們越壞,就能反襯太子李顯的迫不得已和被逼無奈。
不僅他是這個想法,在場其他太子黨,以及與張柬之等人沒姻親關係的。
大多都是這個想法!
因為在他們看來,張柬之等人明確逼宮造反已經沒得救了,必死無疑,要是成功也就罷了,成功了是從龍之功。
可失敗了那就是造反,沒得辯解。
用他們的犧牲換取太子安全,甚至於最好能保住太子之位,還是值得的。
“陛下,臣認為,張柬之等人當是為死罪,太子地位穩固非常,根本無需著急逼宮謀逆,此舉純粹是張柬之等人為博從龍之功,自作主張,太子他也是被裹挾逼迫,這才迫不得已跟隨他們。
甚至於說不定是被他們挾持而去。
還望陛下憐憫太子之苦。”
“陛下,臣附議,張柬之罔顧陛下聖恩,行此悖逆之事,當定死罪……”
“陛下,當夷他們三族。”
“不可,自高祖開國以來,從未有人被夷三族,即便是謀逆造反,一般也只誅殺首惡和參與者,其餘人等流放。
還是當廣積善德,莫多造殺戮!”
“正是因為造反謀逆刑罰過輕,才會使他們如此大膽,造反本就是十惡不赦之罪,即便夷三族,又有何不可?”
“陛下,臣已審過部分禁軍,他們都說進宮之後,張柬之等人曾經威脅過他們,膽敢有後退反叛者,夷三族,他們尚未成功便敢如此威脅禁軍,可想而知膽子有多大,必不能輕饒了他們!”
相比較於前面一些的官員正努力為太子開脫,或者不想白聖大搞誅連,刑部尚書此時則是更想為五百禁軍開脫。
畢竟參與此事的禁軍,大多數都是官宦子弟,與世家和勳貴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其中有一部分人對逼宮之事甚至並不知情,只是聽從上官命令罷了,等他們知道他們是在逼宮之後,已經無法後悔,只能跟著一條路走到黑。
目前那些禁軍的家屬都沒有被抓。
只有他們本人被抓。
所以自然有不少人設法送禮,希望朝堂中人能夠替那些禁軍說說話,保住他們一命,倒也不敢奢求無罪釋放,只要判他們個流放,大家就感恩戴德,十分滿意了。因為如果他們都只是流放的話,應該不至於牽連到家族以及姻親。
刑部尚書就有好幾個不是很遠的親戚,在那五百禁軍行列當中,同時他對此事毫不知情,因此自然很怨恨張柬之等人,恨不得他們死的越慘才越解氣。
本來大家好好的,安穩過日子,只要把當今熬死了,自然一切順水推舟。
張柬之他們卻偏要橫生枝節,要是成功也就罷了,如今失敗,弄的是滿地雞毛,不知如何收場,甚至於當今聖上還位李唐的想法會不會因此有所變化。
如今都再次成了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