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3/4 頁)
學的需要,大膽的不顧歐幾里得關於嚴密xìng的要求,而發明了微積分。在微積分建立以後,反對微積分者正是那些受到歐幾里得幾何學束縛的人。關於這一點,在斯科特的《數學史》中有詳細地記載。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雖然是按《幾何原本》的模式寫的,但那只是形式,牛頓自己曾經說過,讀了《幾何原本》對他沒有多大幫助。
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無太大關係
《科技中國》:邏輯學可以使人們的思維得以系統和jīng密,併成為近代科學產生的必要條件。而一般認為,在中國古代沒有對於推演法的重要認識,即中國傳統文化裡無推演式的思維方法。對此很想聽聽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n,席澤宗:在楊振寧先生的幾次演講中,楊先生都反覆地提到了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與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有關。我不是很同意楊先生把原因歸結到人們的思維和知識層面上來。
邏輯和語法一樣,是從人們的思維活動中抽象出來的。正如許多人沒有學過語法也會說話一樣,中國古代沒有寫出邏輯學著作,不等於中國人不會邏輯思維。再者,邏輯的嚴密xìng並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xìng,托馬斯·;阿奎那運用亞利斯多的邏輯學,對上帝的存在做出了五大證明,難道上帝真的存在嗎?與此相反,作為近代科學開始的一系列新發現,卻不是用邏輯推演出來的。如果說,哥白尼的《天體執行論》還用了傳統的方法,即邏輯的論證,維薩留斯則完全使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得出和舊觀念相反的結果。哈維對血液迴圈的發現,伽利略對木星衛星的發現,都與三段論法毫無關係。伽利略認為,在物理學中,基本原理必須來自觀察和實驗,邏輯和數學只是實驗資料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對先驗目標的追求。這正是近代科學方法的jīng髓。再看看希臘人是怎麼說的?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第七卷中說:“一個真正的天文學家不必去思考晝夜長短、rì月運動以及其他天體的任何事物。在建立真理時,考慮這樣多的事業是愚蠢的。天文學和幾何學一樣,如果我們要採取正確的方法研究問題,那就要把星空拋在一邊。”接著,他又引用他的老師蘇格拉底的話說:“聲學的老師們想比較他們僅僅能聽到的聲音的和諧,這種試驗也和天文學觀測一樣,是白費力氣的。”
從這些方面看來,中國沒有推演法並不構成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的原因。
《周易》與孔孟對中國科技的影響是不同的
《科技中國》: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的傳統文化,如《周易》、孔孟之道,究竟起到了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呢?
席澤宗:李約瑟認為,影響中國古代科學發展的三大哲學思想體系是yīn陽理論、五行理論和《周易》,前兩者對科學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而《周易》的那種jīng致化了的符號體系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一種災難xìng的障礙,它誘使那些對自然界感興趣的人停留在根本不成其為解釋的解釋上。沒有一種是以任何形式為《周易》的觀點進行辯護的,或是要減輕它對中國科學思維所造成的惡劣影響的。李約瑟對《周易》的評價我基本是贊同的。從天文學的發展研究來看,《周易》對中國古代科學是沒有任何的促進作用。對那些盲目誇大《周易》作用的觀點,如有些學者把現在發現的遺傳密碼、量子力學等等都用《周易》來解釋,我更是不能贊同。
我認為,《周易》的影響沒有孔子的思想影響大。《周易》是一本哲學著作,一般人很難讀懂,而孔子的思想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直到今天。孔子的思想對中國科技的影響是沒有壞處的。以《論語》中的孔子言行為據,孔子的言行對科學的發展不但無害,而且是有益的,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十三世紀以前,中國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孔子思想中的這些有益成分也是其中之一。
現實的需要和提供的條件是科學發展的主要原因
《科技中國》: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既然與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太大的關係,那又是什麼導致了中國最終沒有產生近代科學?
席澤宗:我認為主要是社會原因,即當時的社會政治條件。按照明末發展的趨勢,中國傳統科學已經復甦,並有可能轉變為近代科學。明末這一時期的科學相當注重數學化或定量化的描述,而這些又是近代實驗科學萌芽的標誌。如:李時珍《本草綱目》、朱載《律學新說》,潘季馴《河防一覽》,程大位《演算法統宗》,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