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無損之獸,所說形狀與此獸近,當即此。”
「馬交」
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一說可御兵。《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王會)》有載。
《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北海內有獸,其狀如馬,名曰騊(táo)駼(tú)。有獸焉,其名曰駁(bó),狀如白馬,鋸牙,食虎豹。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qióng)。有青獸焉,狀如虎,名曰羅羅。
「化蛇」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記載:“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這是個人面豺身,背生雙翼,行走如蛇,盤行蠕動的怪物。它的聲音如同嬰兒大聲啼哭,又像是婦人在叱罵。化蛇很少開口發音,一旦發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據說chūn秋時代,有農夫在魏國大梁城附近聽見嬰兒啼哭,找到後發現卻是一個蛇形妖怪。此後三天,黃河果然氾濫,淹沒沿途八百五十多個城鎮鄉村。
載於《山海經?中山經卷》:“又西三百里,曰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其邑大水。”
「狍鴞」「孟極」「天祿」「猼訑」「倒壽」
「狍鴞」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三五十里,曰釒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孟極」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無草木,多瑤碧。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
釋義:石者之山有一種長得像豹子的野獸,頭上有花紋,身子是白sè的,名叫孟極。善於臥伏躲藏,叫聲跟它的名字(孟極)相似。
「天祿」
天祿、辟邪是古代傳說中的種獸,似鹿而長尾,一角者為辟邪,二角者為天祿,可攘除災難,永安百祿。古人把它們對置於墓前,既有祈護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為昇仙之座騎。
天祿又稱“天鹿”,也稱“挑撥”、“符撥”,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與“天命”和“祿位”有關。
天祿,傳說中動物名。代多雕刻成形以避邪,謂能祓除不祥,永綏百祿,故稱為天祿。《後漢?卷八?孝靈帝紀》:“復修玉堂殿,鑄銅人四,黃鍾四,及天祿﹑蝦蟆。”或作天鹿。";辟邪,傳說中的一種神獸,似獅,有翼。《急就章》說:“shè魃辟邪除群兇”。顏師古注《急就篇》雲:“shè鬾、辟邪,皆神獸名”,多仝天祿,(又稱天鹿)對舉。《十州記》雲:“聚窟州有辟邪天鹿”。
「猼訑」
《山海經?南山經》中:“基山,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就是說:猼訑是一種怪獸,他的樣子像羊,有九條尾和四隻耳朵。而眼卻長在背上。在人說取他的皮我佩在身上,就不知畏懼。
「倒壽」
西荒中有獸如虎,豪長三尺,人面虎足,口齒一丈八尺,人或食之,獸鬥終不退卻,為死而已。荒中人張網捕之,復黠逆知。
「混世四猴」「孔宣」「孔雀大明王」
「混世四猴」
“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
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
第二是赤尻馬猴,曉yīn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rì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
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
靈明石猴應該是女媧補天石所化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赤尻馬猴應該是在淮水作亂過的巫支岐。
通臂猿猴應該是封神之戰被女媧娘娘賜下山河社稷圖擒拿的梅山七聖的老大袁洪是也。
六耳獼猴就是西遊記中和孫悟空鬥法不分勝負的六耳獼猴。被如來揭露原身。被缽盂罩住。以至於被孫悟空趁機打死!
據說七大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