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潛說無生(第1/2 頁)
不久後,她又發來了資訊給我。她對我說:“那什麼是無生法忍呢?”
她這個問題是我沒有想到的,但我卻隱隱的感覺到,她一定有特殊的根性。因為對於無生正路法忍,也就是她所說的無生法忍,我也是於此時,無法能夠完全圓融的解開的。於是我想了好久,思惟了一番後,我才對她說道:“無生法忍,應當是無生正路法忍,於我的理解,我也不知道是否完全圓融。你有所問,我們就一起參學一下。”
她立即回覆了我:“好的,您說。”
於是我對她說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九,福田相品中有說,初心菩薩,以有漏心,對所遇世間苦樂,違順之事,加以忍耐,稱為‘世間忍’。大菩薩安住法性之理,無絲毫執著,稱為‘出世間忍’。”
“根據《法集經》卷三:凡忍辱有六種功德力。第一, 能忍所罵。 菩薩證得如向平等智力。‘如向’即是如空谷一樣,能夠容納一切聲向。 雖被責罵,而能忍受,不加報復。第二, 能忍所打。 菩薩得映象平等智力。‘映象’即是好似明鏡一樣,能反照一切影像,而無分別心。 雖被打,而能忍受,不加報復。第三,能忍所惱。 菩薩得如幻平等智。‘如幻’即是了知一切變幻不實。 所以被人惱害,而能忍受,不加報復。第四,能忍所瞋。 菩薩得內清淨平等智力。 心內清淨,一塵不染,何況瞋恚呢? 所以雖為人瞋呵,而能夠忍受,不加報復。第五,八法不動。 菩薩得世法清淨不動平等智力。 所以不為世間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法所動。第六,煩惱不染。 菩薩得集因緣平等智力, 所以一切煩惱皆不能染著。”
“佛經講證悟“無生法忍”。究竟何謂“無生法忍”呢?無生法,即是萬物無生無滅之理, 忍即是安住不動心。無生法忍,即是證悟諸法實相,不生不滅之理,而安住於此證悟之中。”
“佛說,修習無生法忍,要依十種法門去修習。第一種,不著內身,不著外身,不著內外身,不著過去身,不著未來身,不著現在身。我以為,這裡的身說的就是色蘊。不著自己身所得,去執著自己身好身壞,身得身失。也不以他身所得,去執著他身的身好身壞,身得身失。更不能以自己和他之間的因緣,去執著於以自己身得,去成就他得身。也不能依他身得,來成就自己得身。不能執自、他的過去身,不能執自、他未來身,還不能以自、他的現在身為執。這樣,才能真有放下對自己身的執,對他身的執,對自己及其它一切身的執著。對身的不執著,就好比不能以自己的身是人,而他身是非人,而有所取著。這樣才能一味平等的去修習,去說法,令有緣得度者皆得受法,自己成就度苦入善。這樣才成就了善度他眾,令他眾自己自度出苦的能力。不然一味以自己想度他為發心,實際是執念。這樣就會執著想度他人善想,那度是化解的意思,化解了他眾的善,是否反而成就了他眾的惡呢?或者無法成行呢?那樣是否又生了法於他人,不但不能度化了他人的苦厄,反而會成就他人的更大的苦厄。”
“第二種,不著內受,不著外受,不著內外受,不著過去受,不著未來受,不著現在受。我以為是說,以身觸有取成受時,不著於自己的受,不著於他的受,更不能住於以自己所取去虛妄成就他的受,或虛妄於他所取來成就自己的受。不著於過去取受,不著未來去取受,不著於現在去取受。所以要如此,其實要完成的也是如上的一種願行。”
“第三種,不著內想,不著外想,不著內外想,不著過去想,不著未來想,不著現在想。我以為是說,身取受而成就了想時,不著於自己對內的想,不著於自己對外的想。不著於以自己對內的想,去虛妄成就他眾外的想。也不著於虛妄取外在他想,來成就自己內的想。不著於內、外過去的想,不住內、外於未來的想,不住於內、外現在的想。要成就的願行,如上所說。”
“第四種,不著內行,不著外行,不著內外行,不著過去行,不著未來行,不著現在行。我以為是說,由想成就了行,就是起心去分別事物了。所以當想成行時,不著於對內的行,不著種於對外的行,不著於以取內為依,對外虛妄的行,不著於取外為依,對內虛妄的行。不著於內、外過去的行,不著於內、外未來的行,不著於內、外現在的行。所有願行,也如前所說。”
“第五種,不著內識,不著外識,不著內外識,不著過去識,不著未來識,不著現在識。我以為是說,以行成識時,不著內識,不著外識。不以內識依,虛妄成就外識,也不以外識為依,虛妄成就內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