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利他樂心(第1/2 頁)
在聊天兒中,我知道她剛剛看過了《金剛經》。於是我也將我正在抄的《法華經》拍了照片發給了她,並對她說:“不用叫先生,叫我許磊就好。我不過也就是個,對佛法有一些自己的認知的凡眾。若有緣,我們可以同修。”
她對我抄《法華經》是有些驚訝的,並對我說:“您字寫得真好!剛才你不讓我稱呼先生,稱名字就好,我就把您改成你了。可一和您說話,又不自覺叫您了。”
我對她說:“叫我許磊就好,名字不過是個相。相好相壞,也都是個相,無非為了分別。若於一境界中,能於此界境真實起作用有分別性,那才名相有真實性。”
她很是乾脆的同意了叫我磊哥,並對我說:“我看磊哥的小說,覺得你是由淺入深地闡述著因果、佛法,非常引人入勝。評論區不是很火,我覺得很多讀者和我一樣,心裡有很多觸動,但是卻不太好表達出來。”
我用語音對她說:“我剛寫時,只是想記錄自己的一些過往。透過對一些我自己真實經歷的敘述,能真實表達堂口的一些本來。以此,令一些對堂口不能正確認知的迷眾,不再被現世的神棍們所愚弄。傷了些錢財倒還在因緣裡,但弄得受更多苦,就會更入迷暗中,不能得出了。還有我的生活狀態並不是很好,所以我也想透過寫網文,得到一些報籌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可是後來,在我同時修習的佛法的過程中,我突然想到有些人對佛法的認知,也是同對堂緣的認知一樣的迷惑。於是,我就想能從我理解的因果下手,以我所經歷的那些由因果所顯化的事情,來闡述一下因果的成相、顯化等一些我所了義的法義。然後,漸漸的再深入到,因緣和合的範籌。我開始不為利益而寫了,開始同步的以我所理解的佛法法義,加入到那些由因緣和合成就的因果的顯化的故事裡。希望以我所解說,有緣諸眾,能對機取所需,成就對佛法的正見。並依正見,正確修習,令自己能出於苦厄,或於自己出於苦厄後,也能幫助更多的人出於苦厄。不令自己以顛倒夢想,虛妄的掛礙自己所著的虛妄中,怖畏虛妄成就苦厄。以令自己的無明的心的無明不再造業,自己不再受苦解脫。”
她立即回覆了資訊給我:“這個發心很大,非常殊勝,這是菩薩的發願啊。你寫的和汪欣的故事,特別有意思。就是那種中年後,還能心動的感覺,很真實。我看了,由那故事的真實,我都不自覺的笑了。哈哈哈。”
我看完後,想了一下才對她說道:“但有願,唯願行止。人的一生,最終找到一個目標,讓自己能於此輪轉中,於自己的宿世因緣中,不空此行,才是最大的解脫。於我而言,並不是自己於此世解脫,或於後世往生善處就是解脫那麼淺薄。於我所願,大自在是於某種境界中的緣起時,真的在心中生出掛礙的他眾苦悲的,怖畏他眾的若的慈。於那一境界不成就顛倒夢想,令無明不造作惡業,依不令他眾皆成苦受的發心而行,那也就是眾人口中所說的菩提。”
“於他眾,有的是自我於此世、他世成就解脫自在。而於我而言,是我於此世或他世,能透過修習所得的佛法知識,於他行利益,以方便令他眾於此世、他世解脫自在。我便由此而解脫,而不著此世、他世,我自己是否真有所得。”
“自己自在了是小心,於因緣中以自己所行,得解脫者的想。但凡能不令他生苦,不以自己得失為心,能令他眾不成無明造惡業,才是真正的大自在。若只是自己解脫了,在所行中,不去觀自己所行,是否能成就他眾的苦,那只是執己所得。那不就是,利己心嗎。以自己快樂為基礎,以計較自我得失生心,卻不識於緣中,對他所行為苦的因,於相好相壞還有分別,還有貪著,計我、我所。那是羅漢自己解脫的境界,實是心中無他唯我的行。菩薩所行,應該是自己解脫時,能不令他眾生苦,並能令他眾也解脫所成就的境界。至於佛,是以無計我為發心,不住自己得失,唯為眾生解脫,而以完全利益他為發心而行的境界。能觀他眾真實心性,能知道己行於他眾是否成就苦樂,能以先不著自己苦樂受,是否成就善惡業行,是否於世間有住,於出世間有住,於已得果、相、成就、等行。但凡於因緣始時,能識諸緣真實及因果將現的真實,依此能利益更多眾生解脫出苦,無一念計較自我,成就利他行的境界。但凡以自己解脫自在為發心者,實還著於執我中,那不名佛乘境界。”
“其實那些年,我做生意的時候,莽莽撞撞的,並沒有目標,只是著於虛妄中,於物欲中沉迷著而已。而真的讓自己的生活跌落到底了,經歷了這麼多年的迷海漂流後,反而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