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艾裡·梅桑(Thierry Meyssan)則是第一批認為根本不是飛機,而是導彈墜毀在五角大樓的篤信者之一。
對所有人來說,襲擊無疑給布什政府實施其內外政策提供了一個最有力的藉口,建立一個人民公敵(本·拉登),限制自由[15],製造薩達姆·侯塞因隱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引導民意接受干涉伊拉克的行動。
人類的一小步,特技的一大步?
對和瑪麗昂持一樣觀點的人來說,不存在什麼“月亮上的行走”和剛剛過去的四十年慶典主角:阿波羅11號行動。一切只是一個偉大的電影特技,旨在打擊蘇聯,在全世界的矚目下將冷戰推向高潮。1969年7月21日星期一,法國時間3點56分15秒,我們曾是那些在黑白色的小傢伙跳來跳去的影像前目瞪口呆,嘖嘖稱奇,激動雀躍的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的一員,最不可思議的集體幻覺犧牲品,20世紀政治騙局的目擊者。有人添油加醋道:“我們可以找一個星期天,在電影愛好者俱樂部裡拆穿它,準保讓所有人在一週的時間裡對此津津樂道,這真是件不錯的事!”
每個人都對尼爾·阿姆斯特朗的那句被認為源自作家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的歷史性話語記憶猶新,當時他正走下好似靜海[16]中一葉扁舟的太空登陸艙:“這是個人(man)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一個細節是:宇航員其實是在非常明確地說:“一個人(a man)的一小步……”,輕微的干擾使得冠詞在直播中消失了,這在其後的報告中得到確認。
那麼,是“人類的”,還是“一個人的”?其實並不是大問題,重要的是他把腳踩在了月球的土地上。然而,他真地做了嗎?
庫布里克歷險記
從1969年夏天起,對登月的質疑就開始發酵膨脹。一個名字顯得分外刺眼: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k)——比登月早幾個月上映(1968年)的科幻電影傑作《2001:太空漫遊》的導演。“看看那些畫面,”懷疑者們說:“拍得太美了,景也取得太美了。然而那些陰影和陽光的關係完全不對,肯定是在攝影棚拍的。”
好萊塢技術天才們製造複雜場面的佈景質量和特效能力舉世公認,他們應該是在英國的史皮爾頓或艾爾斯陲的攝影棚裡完成的任務。想象由此升級,“有些地方,他們處理得有點過了:看看那面飄揚的旗,月亮上可是沒有風的呀!”
電影歷史告訴我們,為了製造一副壯麗畫面,電影人巴里·林登(BarryLyndon)曾成功地從美國航空航天局借來一個全球僅有的太空探測蔡斯(Zeiss)鏡頭。登月行走是否也曾和它達成交易?約翰·F·肯尼迪曾經對美國民眾許下“月亮的誓言[17]”,理查德·尼克松是否準備不惜一切代價兌現前任的許諾,以鞏固美國佬的霸權?五年之後,尼克松因牽連進“水門事件[18]”而引咎辭職。因撒謊而離職,登月也是他的一個謊言嗎?
真相就在《魔蠍星一號》中?
英國人彼得·海姆斯(Peter Hyams)又在膠片上……加上一層。在其政治驚悚劇《魔蠍星一號》中,艾里奧特·庫爾德、德利·薩拉瓦斯和O。J。辛普森(那個電視直播中荒謬地畏罪潛逃的主角)拆穿了一個驚世謊言的完美騙局。
劇情梗概:一枚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前往火星。幾天之後,電視轉播人類在火星上首次行走,舉世震動。事實上,由於資金問題,發射計劃在最後一分鐘被取消。但官方版本的探險照常進行,火星上的影象在攝影棚完成,航天員則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監禁中保持沉默。
月亮的騙局
2001年2月,克萊格·蒂普雷(Craig Tipley)執導的四十分鐘紀錄片《陰謀論:我們到過月球嗎?》在美國福克斯頻道和法國的13街電影片道相繼播出,盜版複製也開始以《月亮的騙局》為題(在影片網站Daily motion上有四個部分)在網路上廣泛傳播:——飄揚的美國國旗不受所有大氣層的影響;——分析場景的光源及頭盔上的反射得到結論:光源接近地平線……
——登月艙的尾噴口下方沒有月球火山口;
——帶回地球的偽月球岩石實際來自其他小行星。
所有一切只為製造幻覺。然而攝影棚完美的製作終究逃不出對畫面的精密分析,專家和科學家們紛紛提出對阿波羅行動的技術調查:——對宇航員來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