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君道、臣道。 一種是做人長官,領導人的;一種是做人部下,配合別人的。所以我們談為政之道,也是“色難”
,也是“不敬,何以別乎?”
我們愛護部下,態度很難。 歷史上的名帝王唐太宗,天生就很威嚴,有一天他問魏徵,為什麼這些大臣們,當著他的面都不講話。 魏徵就告訴他——也只有魏徵敢和他這樣講——陛下自己不知道,因為陛下很威嚴,大臣們看見你後,心理上先就怕了,所以講不出話來。 唐太宗聽了這話以後,就去對著鏡子學笑,見了人就笑,慢慢使自己的態度變得和藹起來。 所以為政之道,也是色難。 有時到機關中去,尤其郵政局或銀行,許多人怕那裡的面孔,譬如到郵局買一塊錢郵票,郵局的櫃檯小姐,忙累得那個樣子,給你郵票時,那種好像欠他多還他少的態度,實在叫人受不了。 但替他想想也夠可憐,坐了一整天,有些人對他還夠嚕囌。所以領導別人的,或者做部下的,都“色難”——態度不容易作好。 內心上更難。“敬”——真愛人,不容易作好。 所以把這兩句孝道的話擺在“為政”篇中,也就是從政的修養與態度,這是真學問。 你說你對部下是最愛護的,可是你對他開口就罵,把脾氣都發在他的身上,發了脾氣以後,對他再好也沒有用了。現在接下來講孔子與顏回的談話,包括了上面子游與子夏問孝道的,連起來放在《為政》篇裡,是臣道與君道的理。這一段是沒有問題,單獨記述出來的。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回也,不愚。
112
為 政 第 二99
我們知道,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就是顏回,又叫顏淵,無論在道德或學問上,是孔門中首屈一指的人物,所以孔子經常提到顏回。講到這裡,我們說個笑話,我常常說年輕學生們沒有辦法自己寫東西,但是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從不寫作東西,一個字也不寫,他們的思想、學說,都是學生寫。 像釋迦牟尼、耶穌都是自己不寫東西,而由學生寫。 可是中國的兩個聖人就慘了,最糟糕的是孔子,學生不大寫,都是老師寫東西捧學生的。 老子也很可憐,只一個學生,也沒寫,自己寫了五千字,這是中外聖人不同之處。 今日我們所以知道顏回,也是孔子經常在他的著作裡,提到他這位得意弟子。這一段話,提到顏回。 他說,我和顏回談話,有時談了一整天,他從來沒有反對過我的意思,看起來笨笨的,但當他離開我而單獨生活,不在我面前時,作人做事都會自己檢討自己,結果不但是懂了我的意思,還能更進一步發揮我的意思,由此看來顏回並不笨。現在問題在於為什麼又把這樣一段話,編在這裡呢?就是談到《為政》這一篇書,上面兩段的問孝,第一個是“敬”
,第二個是“色難”
,和臣道、君道都有關。 現在以顏回的態度來講臣道,上面對你講話都答“是”
,都是隻有接受、服從。 可是,光接受、服從,有時候反而有問題,不一定是對的,所以有了接受、服從的修養,還要“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再加以發揮,能夠擴而充之,這才是事業的好乾部,為政的人才。 所以把顏回的個人修養,放在《為政》篇的這一段。
113
01論 語 別 裁
孔子也會看相
到了下面,文章就轉了,正式談為政的道理。 關於孔子對人的觀察。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這是孔子觀察人的道理。講到觀察人的道理,我們都知道看相算命,尤其現在很流行。 這兩種事,在中國有幾千年歷史,就是世界各國,有所謂義大利相法,日本相法等等。由此可見任何國家民族,都很流行。 講中國人看相的歷史,那很早了。 在春秋戰國時就多得很,一般而言,中國人的看相,自有一套,包括現在市面上流行的,麻衣、柳莊、鐵關刀,乃至現代義大利、日本人研究出來的手相學、掌紋學,許多新的東西都加上,也逃不出中國相法的範圍。但中國人還有另外一套看相的方法,叫“神相”或“心相”
,這就深奧難懂了。 “神相”
,不是根據“形態”看,而是看“神態”的;還有一種“心相”
,是以中國文化的基本立場,絕對唯心(非西洋唯心的哲學)
,所以有幾句名言:“有心無相,相由心變。有相無心,相隨心轉。”一個人思想轉變了,形態就轉變,譬如我們說一個人快發脾氣了,是怎麼知道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