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頁)
,氣候炎熱,當年在重慶的時候,大家用蒲扇,一個客廳中,許多人在一起,用橫布做一個大風扇,有一個人在一邊拉,搧起風來,大家坐在下面還說很舒服。 現在的人說沒有冷氣就活不了。 我說放心,一定死不了。 所以物質文明發達了,有些人到落後地方要受不了,這就是“從奢入儉難”。
405
293論 語 別 裁
曾國藩用人注重鄉氣。 歷史上許多人,像呂蒙正,當了宰相,生活仍然很清苦。 如最近電視上轟動的包青天,他一生的生活,也是清儉到極點,他本身沒有缺點被人攻擊。 那麼多年,身為大臣,龍圖閣直學士兼開封府尹,等於中央秘書長,兼臺北市長。 做了這麼大的官,可是一生清儉。 民間傳說,更把他當做了神,講儒家文化,包公成了一個標竿。如宋朝的趙清獻,當時人稱他鐵面御史,對誰都不賣帳,做官清正,政簡刑清,監牢裡無犯人,也和包公一樣。 歷史上有許多名臣都是儉,乃至許多大臣,有的臨到死了,連棺材都買不起。不但一生沒有貪汙一文錢,連自己薪水積蓄都沒有,後代子孫都無力為他買棺材,要由老朋友來湊錢,這就是儉的風範。
光 風 霽 月
接下來是: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學而》篇中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個人一生沒有人瞭解,雖有學問而沒有發展的機會,還是不怨天、不尤人,這種修養是很難。 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蕩蕩”
,胸襟永遠是光風霽月;像春風吹拂,清爽舒適;像秋月揮灑,皎潔光華。 內心要保持這樣的境界,無論得意的時候或艱困的時候,都是很樂觀的。 但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自然的胸襟
406
述 而 第 七393
開朗,對人也沒有仇怨。 像包公、趙清獻都做到這樣的境界,這是“君子坦蕩蕩”。至於小人呢?
“小人長慼慼”
,小人心裡是永遠有事情的,慢慢就變成狹心症了——這是笑話,借用生理的病名,來形容心理上的病態,小人永遠是蹩住的,不是覺得某人對自己不起,就是覺得這個社會不對,再不然是某件事對自己不利。 我們都犯了這個毛病,有時候:“唉!這個社會沒得搞的。”言外之意,我自己是了不起,而這個社會是混蛋。 這也是“長慼慼”的一種心理病。 心裡憂愁、煩悶、痛苦。 所以這兩句,可以作座右銘,貼在桌旁,隨時注意自勵,養成坦蕩蕩的胸襟。跟著就說孔子個人的君子風範: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這是弟子們記載孔子的學問修養,表達在外面的神態。第一是溫和的。 對任何人都親切溫和,但也很嚴肅,在溫和中又使人不敢隨便。 第二是威而不猛。 說到威,一般人的印象是擺起那種兇狠的架子,這樣並不是威。 真正的威是內心道德的修養,坦蕩蕩的修養到達了,就自然有威。 儘管是煦和如春風,而在別人眼中,仍然是不可隨便侵犯的。 不猛是不兇暴。 如舞臺上的山大王,在鑼鼓聲中一下竄出來,一副兇暴的樣子,那就是猛。 第三是恭而安。 孔子對任何事,任何人非常恭敬,也很安詳;也就是既恭敬而又活潑不呆板。 第三點也等於第一篇《學而》的註解。 學問好的人,內心的修養表達在外面的,就是這樣的情形,而以孔子來作為榜樣,用白話翻譯過來就是有莊嚴的溫和,有自然的威儀而並不兇狠,
407
493論 語 別 裁
永遠是那樣安詳而恭敬的神態。
408
泰 伯 第 八593
泰伯第八
薄帝王而不為
《泰伯》第八這一篇,等於是第二篇《為政》的個人學問修養的引伸註解。 第八篇的題目《泰伯》,也就是這一篇裡所記載的,孔子經常標榜的聖人——吳泰伯。泰伯是什麼人呢?我們現在說中國文化,如果嚴格地說應該是周代文化。 是周公把過去的中國文化,集其大成;而孔子是將周公集其大成的中國文化加以整理。所以中國文化,也就是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所傳承的文化總稱。講到中國的文化歷史,就聯想起一本有關中國歷史哲學的書,在清代是禁書,但是我們還是把它儲存了下來,也許大家沒有看過。 賈應寵(字鳧西,是明崇禎末年人)寫的《木皮散客鼓詞》,是用歌謠的體裁,以彈唱的方式來敘述我國曆史。 這本書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作品,其中充滿了反清復明的民族意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