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1/4 頁)
反感。再者,蔣介石唱“新生活”的高調,而他的大小官僚們自己並不去踐行,他們花天酒地,揮霍無度,老百姓深惡痛絕。對於這樣一場騙人的鬧劇一般老百姓敬而遠之是自然的,而蔣介石寄予很大希望的“新生活運動”,只開花不結果也是必然的了。
治篇第116節 製造新“文字獄”(1)
“言論自由”的承諾純屬鬼話
“文字獄”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為鎮壓屬下和文人的反抗,對湊章、書禮、著作斷章取義,羅織罪名而製造的冤獄。如漢宣帝即位時,因宣帝厭惡楊惲的《報孫會宗書》,廷尉斷楊惲大逆不道,將其腰斬。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間,為了鞏固滿清王朝的統治,壓制漢人中的反滿情緒,阻塞言論,編織“文字”罪名,把大批漢人知識分子打入大牢,甚至殘酷殺戮,在康乾盛世寫下黑暗的一頁。多少年後,人們提起“文字獄”,仍會不寒而慄。
蔣介石在踐行所謂“訓政”時,製造了新“文字獄”,為民主吶喊的知識階層精英,一個又一個地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遭迫害,或被通緝,或被捕入獄,或慘遭殺害。
事例:
例一:一紙通緝令,現代“屈原”被迫流亡異國。
郭沬若年少吟詩,滿腹“離騷”,憂國憂民,在新文化運動中,謳歌“德先生”和“賽先生”,鞭笞孔孟之道,稱其為現代“屈原”,不是溢美之詞;北伐戰爭期間,投筆從戎,名揚軍旅。
蔣介石製造“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義憤填膺,奮筆疾書,寫出了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深刻地揭露了他的反革命嘴臉,指出:“蔣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紳、貪官汙吏、賣國軍閥、所有一切反動派———反革命勢力的中心力量”,喊出了“打倒背叛革命、屠殺民眾的蔣介石”的革命口號,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也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蔣介石的打手張群、陳立夫、李仲公提出“通緝郭沬若”的呈文,說:“該郭沬若但快一己之私,百凡竟置不恤,其辣手狠心,倒行逆施,實屬罪大惡極,無可寬假。”很快呈文被在南京政府批准,發出通緝令,命各地執行。
郭沬若在國內處境險惡,於1928年被迫流亡日本。直到抗日戰爭前夕回國。在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後,郭沬若編寫話劇《屈原》,表達愛國心,鞭笞國民黨統治的消極抗日、腐敗無能,在全國產生極大影響,但為蔣介石所憎恨,只不過由於郭沬若的名聲太大,再加上日本侵略者大敵當前,不好對郭沬若再下通緝令了。
例二:寫幾篇閒話短文,招來殺身之禍。
1932年7月,鎮江《江聲日報》經理兼編輯劉煜生在閒遊一寺廟時,被國民黨的偵緝隊拘捕,隨後,被移送到江蘇省保安戒嚴司令部囚禁。
到底為什麼會被捕,他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後來,國民黨當局在給他定罪時,把劉煜生寫的幾篇短文《端午節》、《我們的希望》等作為定罪的依據。1933年1月,未經任何法律程式,將劉煜生槍決。7月《江聲日報》被江蘇省公安局查封。當時,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顧祝同強加給劉煜生的罪名主要有兩條,一個是指控劉煜生於1927年3月“結合共產黨分子,組織非法工會,煽動車伕罷工,圖謀擾亂治安”。實際上,劉與共產黨並無聯絡,而在大革命時期工農運動是支援北伐的基本力量,這是革命行動。二是在《江聲日報》副刊《鐵犁》上刊登詩文,“煽動階級鬥爭,鼓動紅色恐怖。”被他們作為罪證的就是上述幾篇短文。其實這些短文只是閒談似的短文,是以雜談的風格描寫社會生活的作品,與所謂“紅色恐怖”風馬牛不相及。
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當時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為劉煜生案發表的宣言指出:“此種蹂躪人權破壞法紀之黑暗暴行,已明白證明顧祝同與北洋軍閥毫無二式,亦即為我國人民之公敵。”
例三:召開學術研討會,也被定罪入獄。
1932年11月,中國經濟問題研究會在朝陽大學第四教室召開學術討論會,北平公安局派出武裝軍警衝擊會場,逮捕了會議主席、中國大學講師周幼軍及與會者趙聞鈺。隨後,又將出席會議的北大歷史系教授侯外廬、北平師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馬哲民秘密拘捕。北大法學院教授許德珩在家熟睡中,一夥憲兵闖入他的臥室,強行抄家,結果一無所獲,仍將許德珩送進監獄。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也是遭同樣命運,被囚禁4個月。
范文瀾、許德珩、侯外廬等人是有名的教授,國民黨當局隨便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