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人到暮年,很脆弱也很關鍵,因為這時距離來世那樣近。牛羊生下來幾天就能自己走路,獨立生活,而人不同,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十幾年裡全靠父母養育。等我們有能力在生活中獨當一面的時候,父母親大都垂垂老矣,有的竟自撒手而去。
我感激母親,不僅因為她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長大,而且她平安地活到現在,使我這個做兒子的有機會照顧她晚年的生活,讓她衣食無憂,安心修行。
很多人卻沒有我這樣幸運。曾有一位年輕的喇嘛與道友相約一起去印度學習佛法。兩人手頭所有錢財加起來不足一千元,於是他們決定走到印度去。臨行前,這位喇嘛的母親病倒了,他只好留在家鄉等母親康復後再出發。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十四年。
十四年後,患病的母親去世,他才踏上去印度金剛座的朝聖之旅。在菩提迦耶佛陀成道的大菩提樹下,他完成了十萬個大禮拜。在他眾多的祈願中,有一個是請求佛菩薩保佑他在家鄉的八十四歲的老父親在他離家到印度學習的三年裡,平安健康,好好活著看到他回家。
“在這古老而神聖的地方,我的心卻時常惆悵;只因爹孃不在身旁,回吧回吧,回家鄉。”
從另一個角度說,他又是幸運的,讓我非常羨慕。藏族很多人都發願有生之年能到印度金剛座去朝拜,但最終完成心願的卻不多。像他這樣不僅親眼見到金剛座、親手觸控菩提樹,而且還在曾經為佛陀遮陰蔽日的同一片樹蔭下圓滿完成十萬大禮拜的人,是真正有大福報的人!他已去世的母親、尚在世的父親、揮淚為他送行的全村人,以及所有隨喜他、幫助過他的人,都將因他的善行而獲得利益。
作為一個比較開明的佛教徒,我並不排斥其他的價值觀和信仰體系。如果條件允許,我願意增加對它們的瞭解,但我四十幾年的人生經歷和發生在我周圍的人身上的故事,都讓我確信:釋迦牟尼佛宣講的妙法能帶給人們今生的安樂和來世的解脫。
釋迦牟尼佛的生母摩耶夫人死後轉生到忉利天,那裡仙山雲海,極盡美好,人壽長久,受用豐足。世間孝子希望父母享用的一切,那裡無不具足。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特意升到忉利天,為母親和那裡的天人演說解脫輪迴的法門,因為天界再好終不離輪迴,輪迴即無明,無明便有痛苦。讓母親從此擺脫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幫助她解脫輪迴,這也是報答母恩最好的方式。
有人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從一介凡夫透過修行而最終徹底覺悟的。也有些人認為他其實早已成佛,只是待到機緣成熟,在公元前六世紀降生人間,為眾生示現如何透過系統而有效的修行獲得覺悟,並幫助其他眾生走向解脫。
我們持第二種觀點,認為佛陀的一生就是為了啟發我們、供我們學習、模仿而進行的演示。儘管我們還沒有像佛陀那樣徹底覺悟,但仍然可以幫助父母、家人瞭解解脫之道,盡己所能為他們的修行創造助緣。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對於大乘修行人,無論善緣惡緣,到眼跟前都是同證菩提的緣!
第四章 人人是我師
我相信我身邊的很多喇嘛、居士、弟子都是佛菩薩的化身,他們慈悲地示現人間,來幫助我完成我的修行和心願。
那天清早睡醒,感覺窗外的晨光異常明亮,起來一看,果然是下雪了。
扎西持林今年冬天少雨雪,我還暗自惋惜。有一位弟子專程上山想拍一些雪景影像,誰知卻一直連雪的影子也沒見到。
聰達端著一盆燒好的木炭進來,準備把屋裡隔夜的火盆暖上。他彷彿知道我心事一般,連連歡喜地說:“下雪了!”
聰達是個勤快人,眼裡手裡總是有活兒。不論多冷的天都是一大早就起身,院裡院外地忙碌。這不天剛亮,他已經把劈好的柴火送到每間住了人的屋子門口。
聰達和我從小就認識。我在札熙寺學習時,他還只是個不到十歲的小不點兒,機靈可愛,每天夾在一群大孩子中間尖著小嗓子有模有樣地唱經,下了課總是他第一個衝出去,迫不及待地玩耍。他不是那種老實聽話的小孩,但很細心,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照顧別人。屋子裡稍顯凌亂的話,他若看見,就會情不自禁地在蹦蹦跳跳間給收拾乾淨了。有時我都懷疑他自己並沒意識到是在歸整房間,那不過是他遊戲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們十幾歲同在根容堪布那裡學習,後來又一起到了喇榮五明佛學院。很多年裡,他一直是我真誠而慷慨的學友,在物質上幫助我,在學業上相互鼓勵。我年長他幾歲,又比較善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