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2/4 頁)
(《歷代編》)。在《將獸編》中還指出:〃能得士者強,能用士者勝。而得士則一在於善求。〃在對待戰爭的態度方面,主張慎戰,認為〃兵兇戰危,不可不慎。〃(《將能編》)在作戰指導方面,主張根據敵情我情靈活用兵,〃有用多,有用少,全在因機制勝。〃(《將獸編》)重視計謀權變,〃兵以詐勝,無謀非用兵也。〃(《將能編》)主張攻虛擊弱,指出,〃善戰者,莫不貴沖虛擊弱。〃(《將效編》)強調〃覘〃和〃藏〃在作戰中的作用,指出:〃善勝敵者,在於能覘。〃〃戰之奇者無如藏。〃(《將能編》)他還主張要善於根據戰場情況改變雙方形勢,或反攻為守,或反守為攻,或反客為主,或反主為客,〃善戰者,能反勢則事易,而功倍。〃(《將能編》)另外,也應注意到,作者的評論中也有封建階級的糟粕,如他認為:〃何以得三軍死戰,惟有斷歸路一法耳。〃(《將效編》)這不僅反映了封建時代將帥與士卒的階級對立,在認識論上則是絕對化的形而上學觀點。
《兵跡》引述資料豐富,上至先秦,下迄明代,分類編排,為後人研究古代軍事提供了一定方便。
《兵跡》初未刊行,以寧都何以仁舊抄本傳世,民國4年(1915年)據此本校勘刊行,並附有劉家立《校勘記》一卷,被收入《豫章叢書》。
第九節戊笈談兵
《戊笈談兵》為清代汪紱所撰。汪紱(1692--1759),初名汪烜,字燦人,號雙池,婺源(今江西婺源縣)人,諸生。
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先人為太傅,家中藏書甚豐,得以接觸各方面的知識,尤喜歡讀經、史、兵法、術數之類的書籍。由於家道衰落,開始在景德鎮做傭工,為人畫碗謀生。康熙戊戌(1718年)以後,在楓嶺浦城間講學授徒,教出高第弟子百餘人。其講學內容非常廣泛,除在學館教授詩書之外,還到軍中與朋友弟子講習兵法卒伍,本書即為此而作。他勤於著述,一生著有《策略》等三十三種著作(見《戊笈談兵·雙池先生各種遺書已梓書目待梓書目》)。
汪紱為何將本書起名為《戊笈談兵》呢?〃戊〃,本音茂,據《舊五代史·梁太祖記》記載,五代時梁太祖朱溫為避諱其曾祖父茂琳的名字,改〃戊〃字為〃武〃字,後人因此讀〃戊〃為〃武〃音,兩字有時通用,這裡的〃戊〃即〃武〃。〃笈〃,書箱。〃戊笈〃即兵書箱。本書既分卷又分笈,即是此意。《戊笈談兵》大概也有汪紱自謙之意,因他沒有軍事實踐,文人談兵,比喻是在兵書箱中討論軍事問題。
《戊笈談兵》原書共十卷(其中卷六上、卷十佚),十四笈,附圖130餘幅。其卷目如下:
卷一:周天圖說第一笈:太極圖說、太極圖說解、輯易、輯書、輯禮、皇極經世略、步天歌、考度、七政歌、祀分歌。
卷二上:七曜災祥第二笈:在齊賦、佔日、佔月、佔五星、佔孛、佔經星、佔雲漢、分野。
卷二下:雲雨風角第三笈:保章賦、望雲氣、觀風角、察風雨、雜佔。
卷三上:遁甲奇門第四笈:煙波釣叟賦、原神賦、吉凶定局、陰陽十六局圖。
卷三下:演宿翻禽第五笈:遠取賦、翻禽定訣、禽星強弱喜畏、禽星諸忌、瑣泊落泊、佔演大略、兵家用孤虛法、臨斗杓法、六戊法、雲聚鳥散法、佔鴉鳴時方。
卷四:宇內輿圖第六笈:幅員賦、人皇畫野圖、虞舜十二州禹貢九州五服圖、周禮職方九州九畿圖、春秋列國圖、秦七國四十郡漢河西朝鮮西南夷珠崖圖、東漢十三部圖、晉十九州圖、唐十道圖、宋十五路圖、十六省總圖、列宿分野圖、北直隸圖、江南圖、浙江圖、山西圖、山東圖、陝西甘肅圖、河南圖、江西圖、福建圖、湖廣圖、四川圖、廣東圖、廣西圖、雲南圖、貴州圖、黃河圖、運河圖、大江圖、九邊外譯蒙古圖、極北蒙圖、西北西域外譯圖、正西西番西域圖、南海外譯海國圖、極南海國圖、東南海國外譯圖、正東東海海濱圖、東北朝鮮圖、東北女直圖、地輿東半球圖、地輿西半球圖。
卷五上:形勢更革第七笈:天下形勢總論、天下形勢分論、南北形勢分論、歷代建都考、歷代疆域考、九州分野論。
卷五下:州郡財賦第八笈:直隸郡州縣衛所、盛京郡州縣、山東郡州縣、山西郡州縣、河南郡州縣、陝西甘肅郡州縣衛所、江南上下江郡州縣衛、浙江郡州縣、江西郡州縣衛、湖廣湖南北郡州縣衛所司、四川郡州縣衛所土府司、福建郡州縣、廣東郡州縣衛所、廣西郡州縣土府州司、雲南郡州縣土府州司、貴州郡州縣司、蒙古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