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部分(第2/4 頁)
,也會為每件武器付給他們一份專利費——直到他們的設計被更優秀、更出色的設計取代為止。給袁象講解的時候,鄧名又隨手畫了一張草圖出來:“我管這東西叫刺刀,如果能夠裝在火銃上,我們的火銃兵就有了更好的肉搏武器,而不需要用長匕首去和對方的大刀、長矛拼命了。”
不過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鐵匠鋪拿得出讓鄧名滿意的設計,主要原因還是目前成都的鐵匠鋪還是底子太薄,即使有鄧名的草圖,他們的製造創新能力依然不行。
“除了持刀外,我還招標,要求製造一種裝置以取代現在的火繩,”鄧名告訴軍方和手下的官員,現在泰西已經發明瞭一種被稱為燧發裝置的擊發裝置,讓火銃可以更安全、更頻繁的射擊,還有助於提高裝藥量和威力。鄧名的說法得到了穆譚的證實,雖然泰西人現在的主要裝備依舊是明火火槍,不過確實已經有這種裝備出現的傳說:“不過什麼時候能給我造出來就不知道了,我還讓使者潛去福建,託延平郡王想辦法幫我取得樣品,好讓都府能夠仿製。”
鄧名對火銃表現得異常關心,這點早就是川西官場盡人皆知的秘密,所以雖然覺得鄧名為此大舉招標、又派人專程去福建有些反應過度,不過袁象和其他人都不會在鄧名特別有興趣的方面潑他的冷水,而是紛紛預祝他成功。
正在演示自己的火銃部隊時,有一個使者急匆匆地趕到演武場,手裡還拿著一份剛剛送到的公文:“提督,渝城那邊有異動?”
第四十八節 專利(下)
這一封緊急報告是一艘戰艦從下游送回來的。相比注重成本和貨運量的商船,戰艦上會配置有大量的水手,更多更昂貴的桅杆和風帆,而且在風向不利的時候還可以使用大量的水手划槳疾馳。在沒有驛館系統的萬縣和敘州之間,這種快船已經是明軍最迅速的情報傳遞系統。
送到鄧名面前的報告還是七天前李國英剛剛行駛出嘉陵江時的報告,並沒有標註十萬火急或是絕密,只是一份優先順序比較高的報告而已。鄧名掃了一眼信函表面,輕鬆地將其開啟閱讀了起來。
看完這封報告後,鄧名臉上依然沒有多少緊張情緒,反倒笑著對袁象說道:“李國英大概是忍無可忍了,每天看著我們的船從他的眼皮底下經過,實在是窩火啊。”
鄧名覺得這份情報沒有什麼重要的,所以隨手就交給了袁象,讓他在大庭廣眾之下自己看,隨後兩人繼續視察鄧名心愛的新式部隊。一直等到兩人返回敘州知府衙門的路上,鄧名和袁象才開始討論起這份情報上的內容來。
“李國英多半是看我們護航的船少了,想出來嚇唬我們一下,這已經是七天前了,估計他早就縮回去了吧?”在袁象看來,連萬縣水師都未必打得過的嘉陵江水師,多半沒有長期呆在河口外的勇氣,對明軍航運的阻礙頂多也就是一兩天而已:“李國英可能也是在試探我們的反應速度,以後他大概會經常使用這種恐嚇戰術,來阻擾我們利用長江運輸。”
“嗯,我也是這麼看,不過現在這對我們的干擾不大。”強大的川西水師返回後,鄧名可以輕易地派出足以壓倒渝城水師的部隊,所以無需像之前那樣集中商船透過嘉陵江河口。現在的航運距離飽和還差很遠,就是耽誤個一兩天,等清軍水師退回去後,暫時受阻的商船再透過,也很快就能把時間追回來,耽誤不了多少曰子——甚至在三峽排隊的時間都要比這個多。
回到敘州知府衙門後,訊息靈通的鹽商也趕到了,以盧歡為首的鹽商是來詢問李國英的舉動會對航運造成多大影響的。聽了鄧名的解釋,並親眼看過那張並不打算保密的信件後,這些鹽商也都放下心來,他們都認為鄧名和袁象的判斷很有道理,這次航運中斷不會很長,只是李國英的一種搔擾戰術而已。
於是話題很快就轉到了航運的其他方面。現在長江航運的瓶頸依然在三峽,商船下行毫無問題,但裝著大量貨物的貨船上行時,就要排隊等待風向。有時雖然風向合適,但有下行船隻經過時還要讓路,爭路的問題隨著航運曰益繁榮不斷增多,現在雖然還沒有到不可容忍的地步,但所謂未雨綢繆,如果不考慮對策的話,遲早船隻上行會造成更多的麻煩。
“現在四川的糧食已經自給自足了,都府的考慮是,將來就不再從湖廣向四川運糧了。以後若是出征江南,我軍繳獲的糧食也會分給虎帥他們,漢水流域的官兵也需要大量的糧食支援,這樣一來,上行的船隻就能少很多。”僅僅成都府一地,現在就開墾了三百萬畝耕地,每年收穫的糧食可以超過一千二百萬石,即使按照一人十石的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