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1/4 頁)
“遵命。提督還有什麼吩咐?”
“暫時沒有了。”無論劍閣等地到底多麼窮,駐軍手中總會有一些積蓄,若是讓高明瞻獲得這些積蓄,那就會減輕清軍的後勤壓力。現在從劍閣到綿竹的明軍雖然無力抵抗,但他們能夠撤退就比投降好,這樣高明瞻就無法利用降軍的人力,所有的物資都需要從廣元運送前線。
劉曜和楊有才分頭行動,一個前去江油、一個前往綿竹。他們倆的官銜較高,又帶著糧食和士兵去,想必能夠促成兩地的守軍及時撤退。他們兩個人說走就走,當天下午就點齊兵馬,押送著糧車離開成都。
“還有都府城外的百姓。”劉曜和楊有才走後,劉晉戈又提出另外一個問題:“他們手中有數十萬石計的糧食,足夠高明瞻的軍隊吃一年都富裕,必須把他們都遷進城。”
鄧名點頭稱是。不過他並沒有在大庭廣眾之下和劉晉戈討論這個問題,而是把他叫到衙門裡去,陪同的還有一個比較有經濟頭腦的任堂。
“其實他們手裡應該沒有幾十萬石糧食了,大概也就還有十幾、二十萬石,剩下的已經被你們運進了都府城中。不過就是這些,也夠養活高明瞻的軍隊一年半載了。”鄧名輕描淡寫地說道。
劉晉戈頓時臉紅脖子粗,騰地一下子站起來,噗通就往地上一跪:“卑職死罪!”
“起來,起來,我有責怪你的意思麼?”鄧名急忙把滿面羞愧的劉晉戈從地上拉起來,按著他重新在椅子上坐下:“你父親把你交給我已經快一年了,你從巴東到昆明,然後又來都府,連家都沒回去過一趟,我怎麼會責怪你呢?”
安撫了劉晉戈幾句後,鄧名繼續說道:“不過我很懷疑城外的農民會不會願意進城。尤其是要他們帶著糧食一起進城的話,他們會認為這又是巧立名目要徵他們的糧食,而且要一次都拿光。我要是農民,多半會帶著糧食逃走,或者在家裡刨個坑藏一些。無論他們怎麼辦,等高明瞻抵達後,他都能找到這些農民或是他們藏起來的糧食。就算沒有都找出來,但供他吃幾個月應該不難。”
“那怎麼辦?”劉晉戈聞言大急:“如果讓高明瞻得到都府百姓手裡的糧食,那江油、綿竹堅壁清野也沒有用啊。”
“這個我自有主張。但我必須要先說一聲,你給百姓手裡留的糧食太多了。”
鄧名此言一出,劉晉戈和任堂無不愕然,聽起來似乎是責備劉晉戈徵稅徵得太少了。
“可先生說過,我們要執行十畝一石的仁政。”劉晉戈試探著問道:“卑職不敢收得太多,超出這個範圍的,卑職也都找了其它的名目。”
“你收稅收得太高了。本來這事不急,我想等到打退高明瞻以後再和你說,但既然你已經提起,我就現在和你說吧。我定下了低稅,是為了鼓勵百姓努力開荒,只有少收稅才能讓他們樂意開墾新田。”鄧名拿出一張紙,舉起炭筆,一邊說一邊給劉晉戈算起帳來:“以前劉、楊二帥麾下的輔兵,一個人管三畝地,平均一年大概產幾石糧食,六石還是七石?就算七石好了,再刨去他們一年吃的,還能剩多少?就算喝半年粥,能剩下兩石還是三石?現在讓他們自己去開荒,一個人只要勤勞,有趁手的農具,經營上二十畝地也是可能的,這就能給我們繳納兩石糧食。如果他們家裡存下四十石左右的餘糧,就算天天敞開肚皮吃,一年頂多也就吃十石吧?剩下三十多石糧食,是他們當輔兵時候的十倍以上。”
“可是,可是”劉晉戈感到自己完全被繞糊塗了:“可是先生剛才還說,卑職給百姓留的糧食太多了啊。”
任堂同樣一點兒沒聽明白,在邊上插嘴:“先生的話,卑職也聽不懂,這些糧食再多,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怎麼能是十倍以上?”
鄧名輕嘆了一口氣。
很多奉節軍官在得知鄧名的做法後,雖然當面不說,但私下裡都認為鄧名不會成功,鄧名也聽到了這種風聲。軍官們認為軍屯雖然產量低,但是容易控制;如果採用成都的模式,最後就會便宜了底下的各級官吏,徵稅中加徵的各種損耗很可能超過正稅的數倍,最後農民的積極姓同樣會降低到和輔兵差不多的地步。而且明軍還沒有拿到產出的大頭,比軍屯制的效果還差。
“好吧,讓我們從頭來。政斧,也就是官府,最終要做的工作是什麼?”鄧名問道。
劉晉戈側頭想了半天,覺得很多事情都很重要,各種工作都是相輔相成的。
而任堂則試探著答道:“是不是獄訟公平,讓百姓不遭受冤屈?”
“當然不是。”鄧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