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劉少奇。指出:“奪取兩路四城必須準備的條件有三:你們已在北滿建立了強大的根據地,解決了第一個條件;現在正向南滿作戰,估計不要很久即可解決第二個條件,建立強大的南滿根據地;第三步還要解決冀熱遼地區的根據地問題。”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構想,6 月19日,毛澤東在小河村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朱德、劉少奇、聶榮臻並轉楊得志、羅瑞卿、楊成武電,要求華北部隊在為配合東北夏季攻勢而發起的青(縣)滄(縣)戰役結束後,主力應出擊平津間和(北)平保(定)間,“往來機動,尋殲敵之正規部隊”。
在東北夏季攻勢勝利結束後,毛澤東又告訴東北部隊準備在八九月間發動新攻勢,以4 個月至6 個月時間佔領中長、北寧兩路之大部,相機奪取長春、四平、遼陽、錦州城,並準備在1948年春配合晉察冀、晉綏兩區進攻平綏路。毛澤東還特別指出瞭解決北線之敵的任務,“應以東北我軍為主力,五臺。晉綏為輔”去完成。
毛澤東帶著一支小小的部隊在陝北的大山中與蔣介石的嫡系胡宗南大軍周旋了近一個月。身處險境中的毛澤東與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開始進行開展戰略反攻的運籌。
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獨特的形勢中以獨特的方式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19.惡戰羊山集
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序曲,就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1947年6 月30日晚,在黃河北岸,集結在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4 個縱隊,13萬人馬,早已襪馬厲兵。聽到一聲號令,全軍戰船齊發,在魯西南張科鎮到臨淄集300裡地段上,黃金搭檔劉伯承、鄧小平指揮部隊,按中共中央毛澤東的戰略構想和部署,精心籌劃,出敵不意,勢如破竹,一舉突破了國民黨軍自以為可抵40萬大軍的“黃河防線”,打亂了蔣介石的防禦體系,直接威脅著華東戰場上幾十萬蔣軍的左翼及其後方,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為了把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部隊,與留在後方的晉冀魯豫其他部隊以及活動在晉南的陳賡、謝富治兵團區別開來,也為了對外宣傳的需要,毛澤東開始將晉冀魯豫野戰軍稱作“劉鄧大軍”。
“劉鄧大軍”突破黃河天險,蔣介石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慌忙調兵遣將,以第2 兵團王敬久縱隊14個旅的兵力,死守鄆城、菏澤、定陶一線,並以各路軍馬齊頭並進,屯兵堅城,伏擊側背的詭計,逼迫劉鄧背水一戰,欲置其於死地。
劉鄧冷靜地分析了敵情,果敢地決定將計就計,背水一戰,發起魯西南戰役!
劉伯承和鄧小平,兩個四川老鄉,大軍事家,大政治家,珠聯壁合,相得益彰。
劉伯承說:“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鄧小平說:“在對待生死的問題上,我們只能有一種選擇。為著人民利益,我們要生存下去,讓敵人去跳黃河!”
7 月4 日夜,劉伯承、鄧小平率野戰軍指揮部在魯西南壽張以南渡過黃河,跟進到魯西南,在山東鄆城以南的鄭家莊安營紮寨。
7 月8 日晨,劉鄧大軍攻克鄲城,10日,收復曹縣、定陶。
此時,敵整編第70師一個半旅、第32師兩個旅、第ho師兩個旅,分別抵六營集、獨山集和羊山集。在鉅野東南約80裡處,從南向北,擺成了一字長蛇陣,全然陷於被動挨打的困境。而劉鄧大軍則擺脫了背水作戰的危險局面,在黃河以南開闢了廣闊的戰場。
劉鄧大軍成功渡河之後,毛澤東在陝北窯洞裡,醞釀著更為精彩非凡的戰略構想。毛澤東電示劉伯承、鄧小平:“要放手消滅敵人,殲敵越多,對山東粉碎敵人重點攻勢,乃至爾後躍進大別山均極為有利。”
遵照毛澤東的這一指示,劉伯承決心採取“攻敵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的戰法,與鄧小平一起要看蔣軍跳黃河。
7 月13日,劉鄧指揮部隊以隱蔽果敢的動作,直撲王敬久的“長蛇陣”,迅速將其3 個師分割包圍,於14日殲其大部,僅剩一個半旅,被包圍於羊山集。
羊山集是山東金鄉城西北30華里處的一個大鎮,居民千餘戶,村鎮背靠羊山。羊山集東西長約3 華里,因為靠山,以石磚房居多,周圍環有寨牆,並有外壕一道,東南兩邊地勢低窪。該集北面有一座東西向長約2000米、高400 米孤山,有三個突出山峰,遠處望去,猶如一隻綿羊臥在那裡,羊山集由此而得名。居民稱東峰為“羊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