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1/4 頁)
漢人百姓凡是軍戶,取精汰弱。強壯的編成金州營,作為援遼軍的後備,大概有兩千多人,負責維持地方上的秩序,其中一部分分駐各島。
凡是匠戶,包括軍匠、民匠,全都編入工匠營,分派到各個工廠、工地,從事與本職技藝相關地工作。實在是金州暫時用不到的。也隨著放空的運輸船送往登州,交給孫和京、沈履素安排。登州和海陽衛的工廠,對工匠的需求量也很大。剩下來的,全部編入工役營,安排從事農活、打漁、煮鹽、採石,以及建造城堡等其他雜役。
為了安撫從遼南各地湧到金州的遼民,宋友亮還從曾國藩那裡剽竊了幾首歌謠,第一首名叫《莫逃走》,用以激勵遼民包圍家園誓死抗爭眾人謠言雖滿口,我境切莫亂逃走。
我境僻處萬山中,四方大路皆不通。
我走天下一大半,惟有此處可避亂。
走盡九州並四海,惟有此處最自在。
別處紛紛多擾動,此處卻是桃源洞。
若嫌此地不安靜,別處更難逃性命。
只怕你們太膽小,二聞謠言便慌了。
一人倉忙四山逃,一家大小泣嗷嗷。
男子縱然逃得脫,婦女難免受煎熬。
壯丁縱然逃得脫,老幼難免哭號啕。
文契縱然帶著走,錢財不能帶分毫。
衣服縱然帶著走,豬牛難帶一根毛。
走出門來無屋住,躲在山中北風號。
夜無被鋪床板凳,日無鍋甑切菜刀。
受盡辛苦破盡財,其實賊匪並未來。
只因謠言自驚慌,惹起土匪吵一場。
茶陵道州遭土匪,皆因驚慌先徙走。
其餘各縣逃走人,多因謠言嚇斷魂。
我境大家要保全,切記不可聽謠言。
任憑謠言風lang起,我們穩坐釣魚船。
一家安穩不吃驚,十家太平不躲兵。
一人當事不害怕,百人心中有柄把。
本鄉本土總不離,立定主意不改移。
地方公事齊心辦,大家吃碗安樂飯。
既然要保衛家鄉要靠訓練得法,作戰有素。於是便有了第二首歌謠《操武藝》:
要保一方好土地,大家學些好武藝。
武藝果然學得精,縱然有事不受驚。
石頭要打二十丈,石灰罐子也一樣。
木板只要五寸寬,箭箭要中靶子上。
石頭灰罐破得陣,叉鈀錨子一齊進。
靶子也立一塊板,板上先鑿四個眼。
眼內安個小木球,戳在錨子尖上留。
只要枝枝戳得準,保守地方總安穩。
火器雖然是個寶,鳥銃卻要鑄得好。
火藥也要辦得真,不然炸裂反傷人。
銃手若是不到家,不如操演不用他。
惟有一種竹將軍,裝得火藥大半斤。
三股麻繩緊緊纏,一炮響動半邊天。
件件武藝皆無損,石頭錨子更要緊。
石頭不花一文錢,錨子耍出一道圈。
若是兩個習得久,打盡天下無敵手。
讀書子弟莫驕奢,學習武藝也保家。
耕田人家圖安靜,學習武藝也不差。
匠人若能學武藝,出門也有防身計。
商賈若能學武藝,店中大膽做生意。
僱工若能武藝全,又有聲名又賺錢。
白日無閒不能學,夜裡學習也快樂。
臨到場上看大操,個個顯出手段高。
各有義膽與忠肝,家家戶戶保平安。
除此以外,道德層面的凝聚力對軍隊建設無疑更為關鍵。於是,便有第三首歌謠《要齊心》歌謠:
我境本是安樂鄉,只要齊心不可當。
一人不敵二人智,一家不及十家強。
你家有事我助你,我家有事你來幫。
若是人人來幫助,扶起籬笆便是牆。
只怕私心各不同,你向西來我向東。
富者但願自己好,貧者卻願大家窮。
富者狠心不憐貧,不肯賙濟半毫分。
貧者居心更難說,但願世界遭搶劫。
各懷私心說長短,彼此有事不相管。
縱然親戚與本家,也是丟開不管他。
這等風俗實不好,城隍土地都煩惱。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