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後一首《愛民歌》是用來強調軍民魚水情的,宋友亮深感明末軍紀敗壞,老百姓畏懼官兵多過畏懼土匪。所以,這首歌謠是每一個新入伍的官兵都要熟記的。而且每次行軍的時候都要高聲歌唱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賊匪害了百姓們,全靠官兵來救生。
第一紮營不貪懶,莫走人家取門板,莫拆民家搬磚石,莫踹禾苗壞田產,莫打民間鴨和雞,莫借民間鍋和碗。
第二行路要端詳,夜夜總要支帳房,莫進城市進鋪店,莫向鄉間借村莊,無錢莫扯道邊菜,無錢莫吃便宜茶,更有一句緊要書,切莫擄人當長夫。
第三號令要宣告,兵勇不許亂出營,走出營來就學壞,總是百姓來受害,或走大家訛錢文,或走小家調婦人。
愛民之軍處處喜,擾民之軍處處嫌,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記不可欺負他。
【145】兩黃旗的小算盤
宋友亮在金州搞這麼大的動作,駐紮在復州的鑲紅旗阿禮達早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只是訊息傳到赫圖阿拉,卻遲遲沒有回信兒,這可把阿禮達給憋壞了。於是他立刻前往蓋州,找到了碩託商議進攻金州一事。
碩託不以為然道:“還打南蠻呢,大清國就要變天了,你還不知道?”
“你是說皇上?”阿禮達用詢問的語氣說道碩託點了點頭,答道:“赫圖阿拉如今是瑪法(爺爺)、十二叔、十四叔、大阿哥豪格四人臨朝處理政事了,說明皇上的龍體堪虞。”
阿禮達忽然興奮起來,“如果這樣的話,瑪法(爺爺)和十四叔、大阿哥是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了。難道我們兩紅旗真得會變兩黃旗嗎?”
碩託搖了搖頭,說道:“瑪法早就年老體衰,沒有爭位之心了。再加上天聰九年那件事之後,瑪法就徹底對皇位不抱任何希望了。”
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征服察哈爾蒙古的巨大勝利之後,林丹汗的皇后率領族人歸降後金。結果卻引發了後金王爺貝勒們一段搶老婆的風波當時皇太極命諸貝勒在前來歸附的察哈爾蒙古貴婦中挑選中意之人,代善看中了富有而美貌的蘇泰太后。但因蘇泰太后是濟爾哈朗的妻妹,皇太極已先許給濟爾哈朗而不能答應代善,便退一步讓他娶囊囊太后。代善卻嫌囊囊太后窮,娶了有錢的察哈爾汗女泰松格格。
事情本該就此告一段落,代善卻不肯罷休,仗著自己是皇太極之兄,是國中大貝勒,此後又多次提出要強娶蘇泰太后為妻,皇太極一直不準,代善於是耿耿於懷。這不滿很快勾起了代善多年埋藏在心裡的怨恨,有怨恨就得找出氣口,出氣的機會說來就來,幾乎就在同時。
諸貝勒選娶察哈爾蒙古貴婦時,豪格娶了伯奇福晉,這一下惹惱了他的岳母大人——哈達公主莽古濟。
莽古濟是努爾哈赤與繼福晉富察氏袞代所生的女兒,是莽古爾泰的同母妹、德格類的同母姐,皇太極的同父異母姊。初嫁哈達貝勒武爾古岱,所以人稱哈達公主;天命末年夫死,後嫁蒙古敖漢部瑣諾木杜稜。莽古濟與前夫所生兩個女兒,一個嫁給嶽託,一個嫁給豪格。她一聽說豪格又娶一蒙古貴婦,便生氣地說:“我女兒還在,為何又令豪格娶妻?”她一向與皇太極關係不好,此時更遷怒於他,滿懷憤恨,不經皇太極同意,就從遠迎凱旋大軍的陽石木河擅自回家。這一行動,是明明白白地向皇太極示怨示威。看來,她和莽古爾泰、德格類都從母親那裡繼承了暴烈如火的性格,在險惡的政治鬥爭中,只會落個悲劇下場。
代善對待哈達公主,一向與皇太極步調一致,長期不和睦。但此時,當莽古濟回家途中路過代善營前時,代善竟一反常態,和他的大福晉一起,把莽古濟迎進大帳,設大宴款待,並贈以名馬財帛——自然是因為同病相憐。
得知此事,皇太極非常生氣,不但遣人去責問代善是何用心,而且盛怒之下,撇下眾貝勒,獨自先回盛京,進了宮後就緊閉宮門,不上朝也不許諸貝勒大臣進見。這行為簡直如同小孩子賭氣,卻把諸貝勒大臣嚇壞了,全都跪在宮門,懇請汗王臨朝,並立刻對此事立案審理。
皇太極的要挾成功了。次日,他在內殿召集諸貝勒大臣,聲色俱厲、長篇大論地訓斥代善有六項罪行,其中心意思是指斥代善的離心傾向。諸貝勒大臣議擬革除代善大貝勒名號,削和碩貝勒爵,奪十牛錄屬人,罰銀萬兩。莽古濟革除公主名號,奪其所屬滿洲牛錄並罰款。
見代善服罪,皇太極又開恩免革代善貝勒爵,還給十牛錄屬人。對莽古濟的處罰也恩免,只是禁止她與親戚來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