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2/4 頁)
,裡面瞧看一翻後,便已忍不住低聲喃喃道:“原來這般就能輕鬆將面磨好了,倒是省了一頭牲口拉磨!”
☆、第三百零五章 萬事提前
再看磨坊外正忙著搬來糧袋的佃戶們,也都賣力的很。往後莊子裡不但有了這麼個省勞力的所在,而且順著大水車打下清水,還有一部份早已被設計穩妥,直接落在一側的延伸而出的大竹管內,源源不斷的送入那旁同時修好的沉澱池中。
比起昔日,每家各自為陣的雜亂來講,這統一而設的沉澱河水的小屋舍,才是擋住外間的風沙,又可避免被過度蒸發。這般既是為了佃戶們的日常所需,對於那條僅有的水源,也是有了多一層的保護。
各家聚到一處是看了又看,瞧了又瞧,只差沒能直接現接了一碗來嚐了,畢竟藺大管事有言在先,往後取水也僅限半日便好。原本這池子修得不小,再加之過多也是盛裝不下,足夠一日之用就成,置於清理之事,也大傢伙輪流著就好。
對於此項眾人皆是連連稱是,水源是生計的根本,更何況是在這沙漠邊緣上常年度日的,哪個不知其意義何在。想來就是管事不曾早做提醒,佃戶們也都回自覺動手清理。
正在佃戶們聚攏圍觀這處新屋舍之時,就聽得外頭又是一陣急促地腳步聲起:“秦老三押著一車的物件回來了,看著滿滿當當裝了一車板子,也不知道究竟。”
哪知這人嘴裡還有半句未出,那旁大傢伙已是紛紛循聲而出,順著這人所指的方向,抬頭張望起來。
“喲,還真是好大一車,估摸著少說也得可看著怎麼不像是糧袋;方方正正的也不能買這麼些個箱籠回莊子?”轉身瞧了瞧這旁的。再看了一眼那頭幾個老佃戶,俱是滿臉的茫然無措。
直到牛車行過橋面,才發現是整整一車的木頭箱子:“秦老三你這又是打哪兒回來,怎麼帶這許多破木箱子?”
“什麼破木箱子,這是東家特意尋人做得的正經蜂箱。”忙又抬手招呼了眾人一旁說話,停穩了牛車才低聲告訴起來:“不過這事可不敢往外頭說去!大傢伙也都瞧見了,就年前那幾家得了寄養名額的貧戶。如今還讓沒選上的人家瞪直了眼睛。”
回頭再示意了自己才載來的這一車,不禁加重的語氣,補上一句反問道:“大傢伙仔細想想,咱們莊上眼下已有朝過了二千畝,真要都擺夠了養蜂的箱子。單這一年能出多少好蜜?又該讓多少人家直勾勾地盯著咱們莊子?”
連著兩句,早在事前就聽大管事親口分析的重中之重,哪裡還有敢大聲喧譁的。忙不迭閉緊了嘴巴,連原先那幾個大嗓門的婦人,也都壓低了聲量,追問一句:“那往後由哪家接手這養蜂的活計?”
“這事一會兒大家幫忙卸好了車。就有藺大管事糧庫裡交代咱們該怎麼分工。只有一樣,那旁正忙著搭建棚舍的工匠們,並不知曉咱們莊子運了這許多木箱子來。就是為了養蜂用的,所以一會兒大傢伙也莫要與他們。”
“省得,省得,回頭咱們糧庫裡去。讓孩子們小心守在一旁不讓人看出究竟來,也就是了。”
“這主意好,索性我去庫房裡尋些草甸子來,統統給它們蓋個嚴實,保證不翻開了瞧,絕跡看不出破綻來!”另一旁更有人小聲提議道,在眾人的一致認同下。這邊蜂箱的隱秘事宜就被就此定了下來。
說來這莊子裡不能往外說的事,何止一兩件,漫說大傢伙都是深有感觸,就連佃戶家的孩童們也早學會了三緘其口。對於外人的警惕皆是由年前的一樁意外而起。
原先,莊裡佃戶們的小日子愈發的滋潤了起來,後進那六家還不曾全都搬入,自是每日來回忙碌。雖說這般的情形與最初前來的那五家大致相似,然而卻因年頭尚淺,又都是真正的一貧如洗。而今得了這天大的良機,自是壓不住心頭喜悅,哪能不沾沾自喜,與人誇耀起莊中的一切。
倘若單以工錢、伙食而論倒還罷了,只是無意間說起了每逢年節東家給與的種種額外之物,怎不叫那些未被選入的人家,又是羨慕又忍不住是滿腹的不甘。
人心就是這般,不患貧患不均!原先圍住在一處的貧戶,各家的情形都差著不多,而今僅有這不到三成的人家,突然好似一夜之間脫胎換骨成了溫飽有餘的人家,也就不可避免紅了一些人的眼。
別看甘霖鎮已是空了一小半之多,可偏居一角的赤貧戶卻是足足留下了八九成。漫說是根基了,他們就連變賣了資產,打點行裝上路的盤纏也無從可尋,又何來移居別處一說?
正因如此,才嚐到了甜頭的佃戶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