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3/4 頁)
不知觸動了旁人的心思,還在滔滔不絕唸叨著莊內的種種好處,卻不知已讓往日旁人的豔羨,隨之將不甘轉化為了妒恨。
果不其然未出兩月,那六家便不約而同求到了吳管事面前,想能否搬入莊裡來住,即便只是簡單搭個草棚子也使得。只求早已離了那一片地界,才是要緊!
直到此刻,仍不知所以然的六家佃戶,還無法相信正是因為平日自家的隨口誇耀,為其惹來了眾怒。直到暫時棲身在河岸對面,那條林帶裡遺存下來的幾間殘破舊屋中,圍坐一起的六戶佃農,才算真正地踏實了下來。
也經由此番的教訓,讓他們深深體會到往日莊內,大小管事們為何總苦口婆心的千叮嚀,萬囑咐,切莫不以為然的信口在旁人面前誇耀起莊上的種種。
雖說此刻知道厲害已是晚了,然而反之一思,也算是防微杜漸不止再起波瀾。如今只惹得鎮上赤貧人家瞪紅了雙眼,到底不及觸動貪心的主,終好過日後莊內變化更大時,引得外人虎視眈眈的強!
到底是吃一塹長一智,如今便是莊內的孩童也是明白,莫要與外人提及莊內的一切。所以,此刻被命了看守蜂箱,自是點頭答應的爽快,而這旁的吳管事又摸出一把麥芽糖來,讓為首的孩子與大家分食了。本就懂事的很,而今又得了這香甜的滋味,更是樂得合不攏嘴。
這旁勸定了孩子們留守,眾人也已分了前後,浩浩蕩蕩向河岸這邊而來,唯有借了鎮上雜貨鋪裡牛車的秦家老三,還需往返一趟順道將原先的坐騎換了回來。
別看藺管事也不曾馴養過蜜蜂,但就著手中的稿件,倒還教得有板有眼,只差等東家讓秦老大尋來的那戶養蜂老農,跟著回到山莊便可正式開課教習了。
說到這樁本該晚些時日,才會被提上議事日程的副業,卻在京城頻頻生變後,與其餘幾樁也一併被提前到了年內。河岸對面的水車磨坊算一樁,養蜂採蜜也是其中一項,而且當年初選草種時,為何獨獨挑中了楊柴,便是為了日後之需。
本就因其花期長,說一整個夏季皆可養蜂也是毫不出奇;也因它氣味芬芳純正,更易引得蜜蜂在此駐足,正是有基於此那會兒才選定了栽種沙地的牧草種子。
眼下搭設棚架卻不是因為避雨之用,反倒是為了遮陽所需。甘霖歷來少雨,卻因未將蜂巢置於密度稀疏的小樹林中,這必要的避蔭處還是必要的很。索性在新栽的第三重胡楊樹林中,修築後進莊子的那六家佃戶的屋舍,也同時被提前了整整兩年許。
只是莊內眾人也都明白的很,此乃非常之舉。一來冬日在西北境內,又是沙漠一側烏有遮蔽的日子是何其難捱,更何況後進那幾戶負責看顧的地界,又是最外頭的那一大片。藉此修繕了新院落,便可讓大家徹底安心下來,好生過活。
眾人如今皆是不知,莊內即將產出的蜂蜜又將去向何方。實則盧臨淵夫妻倆也是早有計劃,為防外人窺視,這一樁進項卻不是以蜂蜜直接流出在外,而是用以蜜灸炮製成藥材。
起初幾年雖是手中無藥可制,但當一派又一派的甘草成熟後,便可源源不斷灸製成藥,再販賣往各地藥鋪,才是原本計劃之事。只因京內種種將之徹底打破,莊內的各項部署也不得不提前了上來。
而今投入了大筆的銀子,又是興修各項所需,又想著趕在入冬之前,再拓寬一片沙地也是勢在必行。也只有這般提速連連,方能趕在京中鉅變之前,將地裡的一切排布到位,順利交於吳管事手中。
真要按部就班,卻無異於打亂了多年後的規劃。原因無它,就這養蜂採蜜一項並非只存在於盧家莊內,另有一處多則三年,短著兩栽便要著手來辦。所以,對於此刻借住在外院的廖家小兄弟倆而言,卻是毫無隱瞞的必要。
“放著偌大一片蜜源不用,豈不可惜!”遠眺那片茫茫戈壁,再轉身凝視甘霖小鎮,更是苦笑無奈一句:“要不是哪些赤貧農戶太過難纏,來年我家定會再選幾家入莊,只可惜皆不是善類,還是莫要太過心軟為好!”
這最後半句,自然是說與一旁的吳、秦三家。眼下對盧臨淵夫妻倆而言,到底還是最為信任這三家,起初就跟定自家的佃戶。
☆、第三百零六章 模糊視聽
原先莊裡也曾本著安撫之意,想著陸續分些簡單的活計與鎮上的那些赤貧人家,哪裡料到善心換來的,卻是眾人的滿腹妒恨。今日在臨行之前,再重複一回讓大家好生銘記在心,便是不希望自己遠走各地之後,莊中出了不該的偏差。
那旁附和著二爺,欲補上兩句的藺大管事,也已頷首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