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1/4 頁)
因為丟不起那個人。
想想吧,大家都是文人,應名都是孔聖門徒,可是人家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引經據典,而且人越多狀態越好,你卻總是瞠目結舌,不知所謂這日子還怎麼過?往小裡說你個人聲名掃地,可以引咎退休,往大里與一國文人都被人小瞧,碰巧趙匡胤還特別地重視這方面的成績,這影響可就太大了。
於是最後連宰相趙普都沒了主意,只好老老實實地向皇帝彙報,說這個人實在是搞不定,得請您親自想辦法。
趙匡胤哼了一聲,面沉似水,似乎他也很煩。但他命令把殿侍(宮裡站崗的)的名單呈上來,而且強調一定要一個大字都不識的那部分人的。之後就見他大筆一揮,幾乎看都沒看,就在一個人的名字下面打了個挑——就是他了。
大臣們面面相覷,不明所以,但好容易有人頂缸,立即照辦。於是噩夢就此出現。只見一路之上,徐鉉出口成章,語驚四座,沒完沒了,讓江北所有文人心驚肉跳。但是那位主陪的殿侍仁兄卻似乎充耳不聞,除了偶爾點頭稱是之外,全程都默不作聲,一語不發。
徐鉉大怒,這是藐視,這是挑釁,這是還沒說到位!於是再說,還是沉默,再說,繼續沉默如此N個回合,徐鉉終於元氣大傷,疲勞過度,等到他進了京,終於站在趙匡胤和所有宋朝大臣面前時,已經徹底走火入魔,武功全廢
但這畢竟是稷史傳說,正史不載,何況南唐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不論怎樣,徐鉉都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那就是鼓足勇氣,調整狀態,再次進開封,一定要用三寸不爛之舌把趙匡胤拿下。
任務很艱鉅,但並非全無可能。畢竟在幾千年以前,文人們就曾經出使列國,遊說天下,可以用隻言片語去挑動戰爭,或者平息干戈。那麼徐鉉為什麼就做不到呢?希望在李煜和徐鉉的心中激情在劇烈地燃燒著,他們眼望北方,心潮澎湃,一句共同的心聲可以充分代表他們的心情——
趙匡胤,打仗,我不行;談話,你不行;所以,一切還都是勝負未定
公元974年10月,南唐徐鉉終於走出了重重圍困中的金陵城,他坦然面對宋軍的刀槍,從容地說,要見宋軍的主帥曹彬。
曹彬接見,問明來意之後,派人護送他渡過長江,以敵國使臣的身份進入了開封。開封城裡即刻氣氛緊張,不為別的,徐鉉博學強辯之名,實在是駭人聽聞。但要強調的是,徐鉉這時已經抱定了必死之心,他真的是要為李煜扭轉乾坤。
來之前,李煜曾對他說——你既然要去,我立即就命令朱令贇按兵不動,不讓他再來救金陵了。(汝既行,即當止上江援兵)
徐鉉不解,問為什麼。
李煜長嘆一聲——我派你去求和,但又召救兵,你不就危險了嗎?(方求和而復召兵,汝豈不危?)
徐鉉緩緩搖頭——陛下,請把臣置之度外,該怎麼辦還要怎麼辦。(當置臣於度外耳。)
李煜當時就哭了,什麼是忠臣?這難道還不是忠臣嗎?但是局勢危急,李煜只能忍痛讓徐鉉去冒險。為了多點把握,他又寫了十幾張紙的私人信件給趙匡胤,讓一個叫周惟簡的親通道士藏好,這才讓他們起程。
開封城到了,徐鉉立即求見,然後馬上就有人警告趙匡胤,對徐鉉不能大意,必須要有充足的準備(宜有以待之),趙匡胤卻哈哈一笑,說——只管把他叫上來,其他的你們都不懂。(第去,非爾所知也。)
徐鉉上殿,他在當時宋朝最神聖莊嚴的地方,抬著頭,聲音響亮(仰而大言)地說出江南所有人的憤怨——“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
宋廷震驚,這話很平常嗎?不,這正中趙匡胤的要害。誰都知道,趙匡胤每次出兵都要有理由、有根據,不是由對方請求他出兵(荊湖),就是他被迫還擊(後蜀、南漢),從來都沒有不講道理,上門欺負別人的時候。而這次徵南唐,最冠冕堂皇最官方的理由也不過就是李煜“倔強不朝”,這無論如何都太勉強。
但是從來都沒有人敢對趙匡胤說什麼,現在徐鉉上來就揭趙匡胤的底牌,從根兒上讓他原形畢露。
人人都在看著宋朝的皇帝,趙匡胤這時可以有多種選擇。他可以當場大怒,無論是胖揍徐鉉一頓,還是把他轟下殿去,都很容易而且正當,畢竟徐鉉以求和的身份,卻說了指責批評的話,其實就算殺了他又能怎樣?勝利者不受任何指責!
但是趙匡胤卻沒生氣,他很從容地叫徐鉉走近些(帝徐召升殿),讓他有話儘管說完。
徐鉉更加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