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2/4 頁)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劉辯登基了。
第157章 :幽州朝廷2
幽州這邊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天下,反應最為強烈的,莫過於正龜縮於長安的董卓了,如果說,上次討伐董卓之戰,是董卓贏得了最後的勝利的話,那麼,收益最大的,肯定就是公孫續了。。
公孫續不僅搶得了大量的戰馬,繳獲了大量物資,而且也還抓了不少俘虜,另外,還有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就是,公孫續救下的潘鳳,俞涉已經被治好,他們現在正在徐榮麾下聽命。
至於華雄這個硬骨頭,雖然他現在還不肯投降公孫續,理由也還是那句老話,只要董卓還在,華雄就不會背叛董卓。
但是,公孫續在會盟時期的表現已經摺服了華雄,只是,華雄還深感於董卓的知遇之恩,所以,要華雄現在投降,確實很難。好在公孫續也不是強人所迫的人,他默許了華雄的行為。
華雄的堅持,也贏得了幽州軍幾位重量級將領的認同,華雄的這份忠心確實很感人,公孫續也不急,反正他一開始並不是朝著華雄來的。
公孫續心裡清楚,董卓的敗亡是無法避免的,只是,到時候整個西涼軍必定會四分五裂,那時候,公孫續必定是要去分一杯羹的,所以,那時候,公孫續是必須要征服部分西涼軍將士的心的。
可是,現在的公孫續跟西涼軍算是站在了對立面上,就算到時候西涼軍走投無路,恐怕也很難讓他們向公孫續投誠,公孫續也就有必要找個中間勢力作為緩衝。
現在如果能收服華雄固然是最好,就算不能,那也可以慢慢熬著,公孫續相信,只要董卓一死,華雄也就失去了效忠的物件,那時候,華雄除了投靠公孫續以外別無選擇。
如果不是看著華雄的忠義和華雄在西涼軍中的影響力的份上,公孫續其實也不會有這麼多耐心跟他耗著。)好在現在西涼軍的敗亡還算早,公孫續現在有的是時間。
不過,幽州軍也不會養吃白飯的人,華雄和華雄的五百親兵天天當吃白飯的俘虜也不是個事,但是,讓他們去幹活又顯得浪費,所以,公孫續就想出了新招。
華雄和他手下的五百親兵已經被送到了鮮卑東部大營,他們要想活下去,就繼續自己努力。顏良和文丑也早就率先趕往鮮卑東部大營,他們,有著自己的任務。
華雄現在就是聽命於顏良,只是他還沒有人公孫續為主公而已。
公孫續要奪取河套,當然不可能是緊緊依靠高順一個人,就算現在幷州已經徵兵十萬,那也是無濟於事。
這十萬人只有一個月的訓練時間,一個月,根本就不足以讓他們有資格走上戰場,他們最多也就是作為隨軍民夫一同出征而已,要奪取河套,真正依靠的,還得是公孫續手上的精銳部隊。
幷州現在的正規軍不過七萬而已,能出陣草原的,也就三萬騎兵,高順出出徵的話,這三萬人肯定是要帶走的。除此之外,公孫續已經說服自己父親要從幽州調兵五萬。
這八萬人才是出征的主力,當然,奪取河套這麼大的事情,公孫續怎麼可能會缺席呢?他已經在集結三萬選鋒軍,還有五千親兵衛也正在從遼東訓練大營趕往幽州。
按理說,公孫續的這些安排應該是足夠了,但是,公孫續行軍,想來喜歡正奇並用,僅僅依靠正面對抗的優勢去擊敗正佔據河套的匈奴的話,這必定是一場惡戰,到時候,公孫續這邊的傷亡也必定不會是小數目。
所以,在於郭嘉,戲志才等軍師集體商議過後,公孫續秘密下了一道命令,太史慈暫時去顏良的大營聽命,但是,他究竟是去幹什麼的,沒有幾個人能知道,這是公孫續給的機會,一個能讓太史慈證明自己的機會。
在辦好這些事情後,公孫續才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劉辯登基這件事情上,劉辯登基當然是大事,這是公孫續爭取大義的關鍵所在,所以,公孫續也不得不小心應對,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公孫續必須得小心董卓派人來搗亂。
幽州這邊沒有什麼豪華的宮殿,也沒有什麼地方能滿足一個皇帝行宮的要求,但是公孫續又不想勞民傷財,本來其他大臣是建議要在幽州選址重新建造一座宮殿的,所以,現在,公孫續跟他們有了分歧。
劉辯暫時居住在公孫續安排的公孫家的一座府邸中,劉辯的安全也是由公孫續負責,至於劉辯會見諸位大臣的地方則是一個普通的大堂。
這天,公孫續照例來到劉辯這裡要跟劉辯商量一些事情,巧的是,諸位大臣也正好來到了這裡要向劉辯建議建造宮殿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