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宋人生活水平不錯,這吃起來有如硬紙的豆餅,銷路一直都不好。寧採臣要買,還省了他一道工序,自然樂意送來。
寧母忙活起來,寧採臣只是一笑,沒有干預。這不是他不孝,更不是他在乎那麼點小錢,而是勞動之人是閒不住的,閒下來反而會病了,這是後世無數例項證明了的。
當然他也不是一點兒私心沒有。寧採臣也不知寧母是怎麼想的,當她知道白氏醫館是一對姐妹的產業後,竟然一個人獨自跑了過去,圍著白素貞便打轉。回來後便說:“官家小姐,臣兒啊!你要努力了啊!”
當時驚的寧採臣差點沒穿桌子底下。
因為寧採臣與許仙一樣,同樣是怕蛇的。只是沒有許仙那麼嚴重。
他與小青初遇時,可也同樣是嚇得動彈不得。
有了浩然正氣,他有膽量對抗妖魔,但這不等於他同樣可以與蛇相愛。只想想,他便身體發毛。
這一點,他是佩服許仙的。
等等,不對。他似乎曾經想過用“人生若只如初見”泡美眉,白素貞絕對稱得上美女。
白素貞人美,會法術,又知道心疼人
這絕對是賢妻良母型,與寧採臣更是絕配,但是寧採臣從始到終都沒打過白素貞的主意,反而一意搓和他們
這會不會就是叫“恐懼壓制了本能”?什麼他們結合必須要經過自己,說不得也只是這怕蛇的一種具體表相。只是一般人害怕會選擇躲,而他卻是貼近了解掌控。就像對那些妖魔鬼怪一樣。
因怕而去了解的人啊!真是說不出是叫自私,還是一種病症了。
跟在寧採臣身邊是夏侯劍。
自從他病好轉以來,便一直跟著寧採臣。右手的綁帶掛在脖子上,也不願意離開。
裝13太過了啊!
他只是瞭解宋朝人的文化水平很高,卻忘了這眼界的問題,特別是那些後世小說中的人物。什麼無情劍、魔劍,那是什麼?這不是壞的嗎?怎麼也會成為劍道?
他不明白,真的不明白。所以他要跟著寧採臣,跟著寧採臣學習學問,直到他能明白為止。
前面都明白不了,後面他更是不抱希望。王劍、佛劍、天子劍,他沒有共鳴,不像是他需要的劍道。
;
第116章、閒賦田園
寧採臣認真誦讀著經史典籍,渴望從中獲得更大的力量。
只是現在與開始時不同,他已經知道了浩然正氣是什麼。悟?是悟不出浩然正氣的。
可推動人族發展?
還是做官更快一些。
經史典籍沒有為官之道,卻是為官必考。
說實話,寧採臣也知道如果他加入蒙古,應該更加有助於人道衍化,畢竟蒙古是打到了歐洲的。但是大丈夫一世有所為,有所不為。
如果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那麼與貪官汙吏,又有何曲別?
不,是危害更大了。蒙古入侵帶去了華夏文明,火藥、印刷術、指南針這一切說不得便有修士參與其中。
他們或許不像寧採臣得窺人道,但是助王者成事有氣運功德,這是所有修士都知道的事。
寧採臣認真的讀著書,今後的事今後再說。後世之事不可預料,一味擔心,不如只爭朝夕。
寧採臣一遍又一遍地讀著書。反倒是夏侯劍忍不下去了。
過目不忘的本事,不是人人都有的。為了這經史典籍,寧採臣是拿出他高考啃英語的勁頭。
沒辦法,這古人講究個引經據典。你寫文章時,並不是把意思寫出來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引經據典的準確姓。不差一字,這是士子的必修客。
《黃庭內景經》作為字典之始,幫他理解是正常,可不會幫他記住。特別是矣、已、噫這些助語詞,簡直比英文字母還鬧心。
因為據諸葛臥龍書上所說,這要弄錯一字,這段語還不如不寫。不寫,考官還不會太在意。若寫差了,那是立即會“優變良”,考官們是絕不會心慈手軟的。
現代那種單記某字某單詞的備考手段,是絕對沒有藝術感可言的。
忍受一天、兩天,卻難以忍受十天、八天。
夏侯劍還是沒有堅持住。“公子,劍之至高境難以攀登,不知公子可知這前進之路?”
他在向寧採臣求助,被忽悠住了的劍客,就和他痴情於劍一樣,是不會再懷疑。因為此時懷疑寧採臣,就是在懷疑他自己的道。
至於寧採臣這書生會不會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