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2/4 頁)
次戰鬥犧牲的那三十多人的淨軍,則就地安葬,而在西華門重新立碑永世留念。為救淨軍而中途被蒙古軍拋shè而死的,按戰亡處理,有遺孤老人的,按三倍大明死亡撫慰金處理,以後優先安排進皇家所設作坊工作。
在戰場上轉著交代這些事情一直到滿桂等回到戰場,此次擒獲蒙古戰俘二千多人,百姓、物質、戰馬等還在統計當中。朱由校耐心的看著,而此時戰局已定,跟在後面的商團也在戰場的外圍開始了指指點點,相互評論。
本來這些人也是看在了田爾耕的面子上,才來捧皇上臭腳的,田爾耕的社交手段相當的強,這一個月以來,儼然成了京城商界的一個代表人物,又有錦衣衛指揮使的官身在那裡鎮著,許多的商家,這次不是為了圖什麼利,最主要的是衝著皇商這塊牌子去的。商人基本上都是jīng明的,天子腳下的商人更是jīng上加jīng,對政治、官場等走向、風吹草動也是知之甚詳。皇上這段時間又是衛生紙又是玻璃酒店等等實體,搞的可不是一般的紅火,那一件都是讓人眼紅不已。和他老人家攀上點關係,真可謂是受用無窮了。別說這次田爾耕說的如此誘人,就是這次是單純的賠本賺吆喝,也會擠破了頭、銷尖了腦袋也在衝過來。
第253章 民變定性
以前在網上看到,總是把明末農民的叛亂歸結在小冰河,農民吃不上飯,又有貪官汙吏,最後官逼民反。但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小冰河不是流星,一閃而逝,它是一種氣候,是長期的一個時間帶。透過皇莊之行,他就明白,只不過是乾旱而已,就是象別人說的那樣嚴重。如果說真正嚴重的時候那是四十年後的事情,所以別什麼事更往氣候身上推。
而如今改革正一步步的進行,一切都向著好的一面發展,取銷了遼餉,這就使下邊的官吏失去了對百姓盤剝的一個機會,應該能讓百姓好過一些。雖然歷史上無論是王安石還是張居正都做了許多的改革,但那樣受苦的還是老百姓,因為沒有執行者。但自己這種全免,難道還有執行不利嗎?不是讓官吏去收,你執行的不好還有情可原,現在是不讓收,哪裡還有什麼執行問題?除非是官吏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敢於瞞天過海的去徵收遼餉,那樣還得和當地錦衣衛坐監串通一氣。但這可能嗎?
朱由校是越想越不明白,以前上學的時候,把李自成那幫人定性為農民起義,他們是單純的農民嗎?這些人的首領,要麼是軍卒出身、要麼是綠林好漢、要麼是國家公務員等等,這和農民的身份怎麼就扯到一起了?他們只是一小撮別人有心的亂賊、流寇而已,他們的所作所為,如同蝗蟲一樣。無論到了哪裡帶去的都是災難、毀滅。這一場動亂,基本上是中國古代史上聲勢最為浩大、損失最嚴重的亂民之一。其破壞性不比太平天國搞的那場運動還要大。最起碼太平天國喊的口號是殺清妖。而在剿滅他們的過程中,養肥了漢人武裝,推翻了滿清zhèng fǔ。而他們則把大明破壞的乾乾淨淨,讓滿清揀了個江山,把中國則推向了落後。
歷史憑什麼給他們如此高的評價?到底是不是自己哪個環節做的不到位,引起了百姓的反感。想想京城、大同城裡百姓對自己的評價,又想了想自己的所作所為,朱由校否定了這些。原因不是在自己這邊,而是在對方,這些人就是亂民、賊寇,本質就是如此的不甘寂寞,一旦條件許可,馬上就會跳出來,幹謀反之事。比如高迎祥。本身就是打家劫舍的人物,對金錢和權勢的貪yù,讓他鋌而走險,走上了這條謀反之路。對待這些人不安定的因素,要的就是重拳出擊,在其萌芽狀態。痛殺之!
而旁邊的孫承宗等人,倒對亂臣賊子的謀反已經習慣了,這些年亂民亂黨還少嗎?四川、貴州不都在遍地鋒火,按起了葫蘆起了瓢,本來就是個外焦內困的局面。也無所謂了,對於這些亂民。慢慢收拾就是。
“皇上,對待這些亂民或剿或撫,皇上得發個聖旨啊。”孫承宗看著發呆的皇上,提醒了一句。
“撫?不,孫老師,對待亂民現在由兵部負責,傳朕的旨意,對待如此亂民,有膽敢言撫者,等同亂民之罪。孫老師命大同衛、榆林衛(延綏)、寧夏衛、固原衛、甘肅衛,盡起jīng兵,全力圍堵亂民,務必在短期內將其剿殺,有戰場不出力、畏戰者斬立決!有擒殺如王嘉胤等頭目者,官升三級,賞銀萬兩。”現在,已經不是心慈手軟的時候了,自己如此的勤政愛民,卻換不回來這些亂民的直心。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而今,也不知道李自成、張獻忠加沒加入這些亂軍,他們可不是那種甘心寂寞之人。更不是因為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