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部分(第1/4 頁)
聖戰騎兵們紛紛的大罵那些笨蛋將軍,如果沒有他們這些蠢貨,一百艘滿載大炮的船隻,怎麼可能幹不過那炮少的可憐的四十艘船呢?
船員們一個個相當的悲忿莫名,二十年啊,人的一生能有幾個二十年,自己拋家舍業,在海上漂泊著為了什麼?
無論是職業軍人、僱傭軍、商人、海盜,一個個心裡哪能好受,但再難受也只能是生受,生不如死的二十年的確是很難想象,但再好的死也不如受罪的活著啊,無奈,只能是無奈,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二十年只能就這樣還吧。
當然這裡面也不是沒有變化,判刑與加刑到死刑,都是大家可以選擇的,路就在腳下,只能靠自己這個新起點了。(未完待續。。)
第819章皮島之仇不可忘
朱由校帶著船隊沒有迴天津,因為水泥船必須得修理,被大炮砸的千瘡百孔,不修是不行的,而水泥船廠,只有萊登水師一處。所以必須往萊登而去。
更主要的是,朱由校不想把這次大戰的結果公諸於眾,想要稍稍的等一段時間,以便對在臺的荷蘭、西班牙、十八芝三方實施突然襲擊,正式的收復這艘永遠擊不沉的航空母艦。
情報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接受了俘虜之後,第一要務就是審訊,得到必須的情報,如天主教的下一波行動,臺灣兵力部署、地圖,澳門的情況,南洋各地勢力分佈情況,馬六甲海峽兩岸的勢力範圍、兵力構成等等情報,對於大明來說,這是一片空白,這片空白現在必須要得到補充。
所以在到達萊登水師之時,整理完的情報已經擺在了朱由校的案頭。
萊登在這一年裡的變化相當之大,因為萊登巡撫與萊登水師兩大要務都放在了袁可立的身上,著實是大明的一大‘奇蹟’,這種管軍管民與一身的事情,一般是絕對不能被朝廷容忍的。軍閥割據是怎麼來的?安史之亂的慘痛教訓,告訴世人,軍政必須分家!
但萊登位置特殊,事關大局,所以朱由校力排眾異,以這就是權宜之計,穩定局勢之後,再議,且萊登的兩隻隊伍,一是登陸隊,本身就是錦衣衛編制,二是水師親軍,也屬於皇帝的親軍。從一開始就打上了皇上的印章。而袁可立又是讓朱由校絕對放心的忠良之人,所以才有了這種萊登政局。
而隨著萊登水師的復建、船廠的建設,大量的資金向這裡流了過來,帶動萊登的一系列作坊的興起,更帶動了萊登的經濟是突飛猛進的發展。軍隊這個消費群體可是相當之大的,這個消費可不僅僅是吃穿住行那麼簡單,還要造船,這個拳頭軍功企業,對於萊登要注入多大的鮮活血液,基本是不可估量了。
朱由校在看完了所招集了袁可立、鄭芝龍、袁樞到了他的‘軍營行宮’會談。
“現在第一波的聖戰已經以在軍完勝而結束。但事情並沒有結束。其間暴露出了諸多的問題,有自身的,有來自敵方的,這些需要解決。而後臺灣、澳門必須要收復回來。馬六甲海峽必須得控制在手。圍繞這些問題你們談談吧。”朱由校讓三人都圍著鋪地圖的桌子旁。用一根指揮棍點著地圖說。
“皇上,關於自身問題,第一當然是炮兵技術問題。此次待那些老炮兵與錦衣衛新炮兵來之後,再配合這些西洋炮後教導,應當有一個長足的進步。”袁可立首先說道。
“愛卿之言甚是,接著說。”
“第二,軟帆問題,雖然宋應星所設計的帆的確比以往的更強,但在海上不難看出,西洋軟帆的確更為優良,若我船隊能夠借鑑一番,會使船速、靈活機動性更上一籌。”
“嗯,朕亦以為是,此點由船廠儘快拿出一份章程出來,以最短的時間改造。”
“回皇上,第三即為船速問題,皇上言道宋應星已經研製出來風力發電機,可以提高航速,更可以一次性發揮蓄力裝置五倍的時間推動船船速,臣相當期待。”瞬間加速在戰場之上的好處,袁可立這次要是盡情的享受了一回,那滋味讓他一直的戀戀不捨,打仗打的就是一個節奏,誰被掌握了節奏,那就是滅敗的一個前奏了,而有了瞬間加速,這種法寶,可以做的事情那就太多了。比如此戰的關鍵就是憑藉著這種突然性,突入敵軍,直襲船帆,一戰決勝負!
“這點朕一直在催促宋愛卿,相信在萊登休整這段時間裡,將會有一批裝置被製造出來,在水泥船上改造。”朱由校當然也想大明的船隊,更快,這種提速的好處,好處誰都能列出一大堆來,但時間有點緊,這項技術應用在作坊大規模生產上有些緊張了。
“皇上說的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