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部分(第1/4 頁)
這一生就如此結束了,可嘆無法落葉歸根,只能客死在大海之上了。如果可以重來的話,自己絕不休了自己的小妾。可憐被休之後。她一直守寡獨居,是我害了你啊!
緊走兩步,縱身一跳,投入了茫茫大海。
旁邊的郭居靜、金尼閣和艾儒略是其老朋友了。剛剛的想上前阻攔。但被一旁的羅保給攔住了。“彌格爾求仁得仁,迴歸天國,上帝的懷抱。是得償所願,無須阻攔。”
對這個明國人,羅保是煩透了,大家都選擇了投降,你這邊來個寧死不屈,那陷投降的人於何地?你是六七十歲,活夠本了,我們可是正年輕,活的最滋潤的時候。你是在大明的漢奸,沒活路了,怎麼還想拉著我們一想上路!
“催促1再不投降,一蓋燒之!”袁可立等了一會,再次發出了旗語。
逼其投降這是皇上既定方針政策,袁可立也見到了其中的好處,別的不說,就人家那帆掛的,就比自己的硬帆要硬的多,看著就更加的合理,風的利用更強。更不要說皇上其志不小,不僅僅的要在近海建立勢力,還要走得比鄭公公走的更遠,那更需要這樣遠洋高手的經驗了。
另外還有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那就是收復臺灣,有了這幫西洋船,可供操作的法門可就更多了。當然還有更多的好處,就無法一一再說了,現在最重要的是收拾俘虜。
現在的聖戰軍隊已經迷茫了,就這樣停在了大海之上,好在火已經給撲滅了,不必擔心船都被燒沒了。再在所有計程車兵一動不敢動了,連上個甲板也只能是爬著,不敢起身,對方的巨弩太過厲害,比自己手裡的火槍可要射的遠。
現在明國那邊發來了旗語,不投降就燒船,這是絕戶計!剛才那燒船帆只用了一小部分的火箭、火油,如果再多,自己的船哪裡還有存在的可能?
現在明國又發來了旗語,如果上邊的官員再不投降,那自己的命可就完了!所以水手們的人心浮動是比較大,一個個焦燥不安的等著。
第二道旗語已經發了過來,當然旗艦也是知道的,現在就是討論的時候了。
“諸位,為了幾千士兵的生命,在現在的情況之下,只能選擇屈辱的投降。有不願意投降,以死殉節的,已經有了榜樣。各自可以作為選擇,互不干涉。”
羅保這個時候當仁不讓的當起了主持人,眼睛卻盯著二位大言不慚的金尼閣與佐恩。後者彷彿沒看到一樣,在那裡眼觀鼻鼻觀心。
“好,既然如此,下面討論一下投降待遇問題。雖然被迫投降,但我們是驕傲的海軍,所以應當與明國談判,要求相應的待遇。”投降的基調已經做好了,下面當然是討論投降的待遇問題了。
但這個問題的提出,讓所有的人都不看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投降了,再沒有投降的覺悟,想著待遇問題,希望勝利者善待自己,這個可能性有多大?
不過這的確是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問題,更有交贖金是否可以贖回自己的問題,更是讓他們重新自由的一個最大希望。
“羅保兵頭,這個提議相當好,但要考慮到明國的態度,既然他們要求我們投降,相信不可能只是單純的用來懲罰,應當有相應的利益。招降的好處,首先就是船隻、武器,這些肯定會被明國收入囊中,其次就是我們以及軍士們的運用,這方為我們投降的籌碼。我等可以與明軍談判一下,若是明軍允許我們以贖金的方式重獲自由,善待兵士,若明軍許之,那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金尼閣無奈的說著,這一次真是踢到鐵板了,自己本來以為在明國這麼多年,對明國的軍力、國力已經瞭解的透徹了,憑著三國聯軍,大陸進軍當然是萬萬不能,但在海上的勢力,完全可以逼明國就範,但萬沒想到明國竟然如此之強大。如此乾淨利索的就把三國聯軍一個不剩的都留在了海上。並且逼的聖戰聯軍走投無路,被迫投降,這是何等的笑話啊!
“金尼閣神父所言在理,現在明軍正在催促,下面的兵士也是軍心不穩。還是趕快吧!”是啊,這種情況不可能就這樣持續下去,一旦明軍誤會自己這邊是打算魚死網破死戰不退了,那就沒有任何辦法了。
在第二遍旗語打過之後,這次沒有等太久,很快聯軍方的旗語打了過來,要求派人前來面談。朱由校與袁可立相視一笑。
“皇上,看來投降已成定局,所來叛變已經是繁文縟節的微末小事了。”
“袁愛卿所言不錯,他們的談判對戰局關係已然不大,這種局勢,沒有了船帆,量他們也耍不出什麼花樣,但也得時刻戒備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