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2/4 頁)
收成?這是民屯客戶才會遭到的境遇啊”王肅吃了一驚,“您還是本地自耕農戶呢!”
“民屯客戶?哎呀!老漢幸好不是民屯客戶——這後山那邊的那些人氏才是!他們向官府上繳的租稅比咱們更多!每年的糧食收成有七八分就要交給官府!”
“這個何君,王某聽聞朝廷頒下的收稅條令是:自耕農戶的繳糧比例為二三成,屯田客戶的繳糧比例為四五成怎麼到了你們牧陽縣裡竟然收繳得這麼多?而且簡直是多得出奇啊!”王肅也不怕得罪誰,朝著那河東太守何曾就直通通地問去。
何曾臉上飛快地掠過了一絲尷尬,露出乾巴巴的笑容來,眨了眨眼睛,向賈逵瞟了一下,垂頭低聲地說道:“這個王先生,您可就要問一問這位賈老師了。其實,賈老師還算是非常優恤咱們牧陽縣了,您瞧一瞧和咱們牧陽縣相鄰的屯野縣、平頂縣,他們繳納租稅的比例至少比咱們這裡要多出一成呢。”
賈逵卻是轉臉看向司馬懿苦苦一笑:“司司馬先生,您瞧這”
那邊,老於頭像聽什麼啞謎一樣聽著他們的對話,簡直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司馬懿使了一個眼色給他們,他們立時便乖乖地閉住了口。他暗暗嘆了口氣:他身處朝廷樞要之地——尚書檯,難道不知道為何這下邊的農田租稅會收得這麼高嗎?在前朝建安年間,哪一年朝廷沒有對外用兵征伐?只要一用兵征伐,農民就得隨時準備被額外徵繳軍糧!本來,倘若不對外用兵征伐,自耕農戶和屯田客戶各自繳糧三四成,倒還有些盈餘可以積儲防飢。但是,一旦用兵征伐,朝廷也就顧不得這許多了——畢竟,“餓死平民事小,餓壞軍卒事大”啊!
前些年,還是先帝曹操在世之時,在司馬懿的建議之下,朝廷頒下了“興建軍屯以養兵安國”之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一些地方的軍倉漸有積蓄。但是,除了幷州、幽州、冀州、青州、兗州這五個用兵較少的地方真正開始推行“軍屯養兵”之令外,雍州、涼州、荊州、徐州、揚州等大多數本是富庶之地的州郡,都沒怎麼對這事兒上心。坐鎮雍、涼二州的鎮西將軍曹真和坐鎮荊州的大將軍曹仁,兩個人都是宗室上將,仗著自己身為皇親國戚的特殊關係,硬是沒把尚書檯“軍屯養兵”之令放在眼裡,一天到晚只想著舉全軍之力東征西伐以圖建功立業!而徐州牧臧霸、揚州牧張遼,又是先帝時的心腹宿將,一向恃功而驕,對施行“軍屯養兵”之令也是半推半拖、不肯盡力。
身為執掌軍政庶務之尚書僕射的司馬懿,讓典農中郎將王昶、度支尚書陳矯等連番去函督辦了幾次,曹仁、曹真、張遼、臧霸等仍是愛理不理。司馬懿一時也拿他們沒轍。看來,只有待到合適機會再以皇命聖諭的手段逼他們認真開展“軍屯養兵”事務了。
定下心神之後,司馬懿拿起那木瓢喝了一口涼水,向老於頭淡淡笑道:“老人家莫愁——你們今年雖然遭了蝗災,日子也可能會過得緊巴一些,但如今正是大魏應天受禪、日月重光、玉宇澄清的昇平之世,當今陛下又是堯舜一流的英主仁君,哪裡就會看著你們白白捱餓?咱們從洛陽那邊求學歸來途中,就曾經聽到傳聞說朝廷裡大概不久後就會頒下御旨——據說要給你們撥糧賑災呢”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老於頭笑得滿臉皺紋都似乎擠成了一朵花,“哎呀!——這位先生,老漢我全家可是就託您的吉言等著朝廷賜糧享福了。來、來、來,老漢我也沒什麼東西可送的,您就拿幾個紅薯去路上吃著解餓罷!”
說著,他從裡屋裡抱了一大包紅薯出來,使勁兒地便要送給司馬懿他們。
“這這怎麼行?你們都是靠著這些紅薯充飢”司馬懿慌得連連擺手,“不行!不行!咱們不能收”
可是那老於頭一個勁堅持著要送,司馬懿沒辦法,只得叫何曾脫下了自己的衣衫兜起了帶走,然後留下了一串銖錢,才在老於頭的千恩萬謝中辭別而去。
第3卷赤壁暗戰,司馬懿陰了曹操一把第25章魏代漢主第174節提拔清吏
在驛道上走出三四十步開外,司馬懿方才容色漸斂,變得凝重之極,從胸腔中深深地吐出一口氣來,徐徐問道:“依諸君之見,眼下豫州河東郡一帶這一場蝗災應當如何化解呢?”
“啟稟司馬僕射:賈某這多日來也早就想得爛熟於胸了——為今之計,當務之急是全力捕蝗、驅蝗、除蝗!河東一帶雖已遭歷過了這場蝗災,但現在還保不定這群惡蝗會撲騰到哪裡去。關西那邊的雍州、涼州等地都得防著點兒!”賈逵聽得司馬懿此問,略一思忖,便朗聲而道,“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