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第1/4 頁)
“然後呢?”
“兒臣認為,可從宮中派一嬤嬤代為督促禮親王進學,兒臣聽聞,勝山書院山長對弟子教導有方,又是出了名的大賢,不如將禮親王送去?”
這勝山學院,換做現代的說法,就是所軍事化管理的住宿學校,山長本人則是嚴苛的教導主任,他們書院在大夏朝是出了名的,培養出不少科考能人,不少權貴子弟,過於紈絝,都會被家裡送去好好進學,其中不存在半點虐待行為,只是……處於山中,周邊無任何遊樂場所,生活所需全部包辦,只讓帶最多兩名僕從,還需下地耕種,自給自足,總之,在平民看來,可謂是如魚得水的神仙地方,在權貴子弟們看來嘛……
“臣在家自學即可。”禮親王自是聽過勝山學院的名聲,他如果去了那,還怎麼和老師等人聯絡?單單書信往返,就要幾多時日?更別說那兒書信都難以送出,他看過去,能看到太子的鞋子,心中對太子的厭惡又增了一層。
這太子,著實手段狠辣!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裴祐之努力讓自己的口氣變得柔和些,這大概就是行仁義之舉了吧?比起申斥禮親王,引導他向善向學,更能體現仁義所在,若是禮親王到了勝山書院都不能學好,那清流中人,也不能責怪於他們父子。
自認為自己非常仁慈,一心為了裴庭安著想的裴祐之並不知道,在對方眼裡,他簡直是殺人誅心的魔鬼。
“可以,那就按祐之的來吧。”裴鬧春被裴祐之這神來一筆逗笑,他原本想的,是接這裴庭安到宮裡就學,就在眼皮底下看著,遠離旁人影響,若是能救,就當養個閒散王爺,不過裴祐之這樣一來,倒是光明正大,外人沒得挑剔。
裴祐之看到父皇認可了自己的想法,心情轉好,對待裴庭安更是親切起來:“禮親王可能不太瞭解,勝山書院名聲在外,教學水平一流,尋常人都難以入院,你這個年紀也許還不太明白,等未來學成,你便知曉,現在你的所作所為,是如何不合時宜。”他想,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這樣,不如我帶著嬤嬤陪你到禮親王府,你再選個小廝或是奶孃,我令……”
他想了想:“我讓何海送你到勝山書院就學,再帶上父皇手書,等你學成歸來。”
嗯,完美,父皇親自幫忙寫入山推薦,他送人到城門口,還使伴讀陪伴,又有宮中嬤嬤照顧生活。
這回,那些最能挑刺的御史,應該也說不出什麼了。
禮親王面露震驚,試圖扭轉他們的主意,可在裴祐之看來,這不過是孩子厭學,怕去書院罷了,何海族弟當初不也如此?現在考了進士,便以書院學生為傲了!
……
身為一家之主,剛回老家祭祀完祖先回京的丁季簡也不耽擱,立刻趕赴禮親王府,打算看一看小半月未見的禮親王。
可等到了禮親王府,他立即僵在了現場。
我放在這,這麼高,這麼瘦的一個禮親王呢?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不是當了皇帝就很厲害的——古代多少皇帝被身邊宦官騙得團團轉的 = =數不勝數,其實就這麼想,都接受最好的教育,有的人能成才,有的人就還是那樣。
裴鬧春只是裝病做個橋樑和兒子和好啦,他自食苦果了(中藥真的hin難喝,別和我說中藥好喝我不聽,雖然不少中藥救了我狗命)
以及,其實按理來說,禮親王這種人,是應該繼續在京都裡做他的紈絝子弟的,反正禮親王自己不上進,幹老裴父子屁事。
不過,現在的祐之,是個目標仁君的男人!咳咳。
第212章 長壽皇帝和他的太子(十)~(十二)
丁季簡面對著眼前的境況; 是真·差點咬碎一口銀牙; 他趕忙四處奔走,非要把禮親王被送到勝山書院一事調查個來龍去脈出來。
禮親王府的奴僕們是一問三不知; 只說是什麼太子殿下帶著親王回來,打包收好行李後便直接離開,身邊人也只帶了一個小廝,最親近的奶孃則被留在了禮親王府鎮場子; 按奶孃的說法,裴庭安走之前; 只含糊不清地說了幾句; 什麼太子從宮中抽了嬤嬤陪他; 勝山書院聲名在外; 等他學成,就會歸來云云。
丁季簡那時聽了這些話,心裡登時就是一激靈,他抽絲剝繭地從這三言兩句中找到了關鍵詞,嬤嬤,相當於監視看管的人;勝山書院; 是出了名的管理嚴格,不怎麼讓學生收家信;學成歸來; 少說也要四五年,到了能應試的年紀才算學成。
這不就是……等同於把裴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