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1/4 頁)
這天早晨就試驗了一遭。把胡餅爐子稍微改造一下,上好的白肉先鋪滿面團,密密麻麻紮上眼兒,上面再零碎撒上脆蘿蔔、蔥蒜之類的配菜,直接平攤著放進烤爐,眼看著那麵糰和肉一齊散出焦香味來,糅合的蔥香蒜香,外加跳躍著的胡椒香氣,新穎得讓人想一嘗為快。
再撒一層白芝麻,誘人更甚。
孫雪娥眼看著她試驗成功,連連稱怪:“怪道,我怎的沒想過將胡餅這樣烤!”
潘小園趁熱將那“披薩式胡餅”裝進保溫食盒裡,店堂裡尋出個閒的打雜小廝,命令:“把這盒吃食送到李家娘子宅上——就是那趙明誠官人府上,地址是……”
還沒等她說完,扈三娘放下手裡的菜牌兒,淡淡道:“是要送去給李易安嚐鮮的麼?我去吧。”
潘小園微微咋舌。美人被女神留宿了一夜,不知談得如何投機,這就以號相稱了!嘖嘖,李易安,聽著就上檔次。
扈三娘忽然有些靦腆,又微笑道:“我正好也想找她說說話。”
潘小園如何能拂人美意,趕緊把食盒交到美人手裡,提醒:“要是她能給這新玩意兒起個雅緻的名兒。告訴她,奴家感激不盡!”
扈三娘一身男裝,戴個氈笠,帥氣地把帽簷往下一拉,“知道了。”
潘小園看著她遠去的背影,心中感嘆,如此英姿颯爽的外賣小哥,世所罕見。
扈三娘回來的時候,新點心已經有了一個新名字:胡說八道。
整個店裡的人,連同坐著的四五個食客,全都哈哈大笑。潘小園笑得尤其厲害。突然想到上輩子聽到的一個段子,說某飯店推出新菜式“一國兩制”,端上來,卻是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拼盤,顧客無不莞爾。
但聽扈三娘不慌不忙地解釋一遍,笑聲就變成了讚歎聲。
“胡”代表胡餅,也就是這道菜的立身傳承;“八道”,則代表餅子上鋪的八種繽紛餡料,象徵著配料的別出心裁——胡說八道,店家姑妄予之,客人姑妄取之,嚐出各種滋味。
更讓人驚喜的是,李清照彼時大約心情正好,咬了口“胡說八道”,自己也突然有了胡說八道的靈感,隨手揮出一道小令,以元宵時的胡人百戲為喻,頑皮地概括了這八種餡料在口中紛至沓來的層次香味。潘小園捧著那小令左看右看,每個字自己都認識,也能寫,但要組合成如此妙語,恐怕是自己八輩子也練不出的沖天才情。
要知道,那“八種餡料”,完全是自己憑著廚房裡的已有材料,隨手配的啊。要是自己當時一念之差,配料換了幾種,才女是不是還能隨口吟出另外一首小令來?
趕緊讓董蜈蚣去請匠人裱起來,以後這就是鎮店之寶。
當然後來,有不少文人小資光顧點心鋪,只為瞻仰才女墨寶,卻不坐下點菜,弄得店堂內空間擁擠,騰挪艱難,就又是一件讓潘老闆十分頭疼之事了。
轉眼到了二月下旬,青草開始抽芽,寒風不再刺骨,金明池裡的冰也早就解凍了。“孫巧手點心鋪”裡已經從牙行僱傭了四五個打雜的,大大解放了初始團隊成員們的時間和精力。鄆哥已經被升為“店長”,給幾個新僱工做了幾場銷售培訓,眼下大家幹勁十足,客人一進門,迎接他們的,就是爭先恐後的阿諛諂媚——偏偏還挺討人喜歡。
作為點心鋪的掌櫃兼首席財政官,潘小園漸漸不用坐鎮櫃檯,開始隱身幕後,考慮進一步將生意做大、掛上“正店”招牌的可能性。
眼下店裡供應的點心雖然上了檔次,但飲料酒水仍然比較單一:要麼是正店批發來的酒,要麼是茶,偶爾天冷的時候,茶里加點花樣,譬如加些生薑紅棗,就是簡單的驅寒飲料。蓋因製作冷飲熱飲需要的是另一套手藝,所需的原材料也需另行購買,眼下店裡還沒有此方面的人才。
倒是有個走街串巷賣煎點湯茶藥的老漢,看著點心鋪裡生意興隆,時不時的在店面前轉上兩遭,給吃點心的客人賣些冷飲熱飲。宋人間風靡格式飲料,聽那老漢的叫賣,賣的二陳湯、棗湯、白梅湯、桂花湯、豆蔻湯、杏霜湯、荔枝圓眼湯、薄荷湯,等等等等,應有盡有,比點心鋪的菜牌兒還豐盛,客人們吃了點心之餘,都喜歡從他那裡點碗湯喝。
他倒也知道這“蹭客流量”之事不太光彩,也等於搶了點心鋪裡的酒水生意,於是每次有人出門檢視,都快速挑著擔子走開,免得跟店裡人正面衝突。
這麼來回幾遭,潘小園倒是對這位飲料翁產生了興趣,有一次,見他又掉頭準備走,趕緊丟下手裡玩的柳樹枝兒,不顧形象追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