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錢了你多請我。”
而這邊,田大花放下電話,旁邊側耳傾聽的姜茂松抱著三娃悠悠說道:“小臭蛋,你二哥怕是已經脫層皮嘍。”
“幸虧這是個兒子,皮實,多吃點苦吧。”田大花說。
這要是個女兒該多麼擔心……不對,這要是個女兒,她估計壓根就不會讓他去。
所以田大花無形中對那個小小年紀的薛新桃也多了幾分同情。
“是不是給他寄點兒糧票和錢?”姜茂松說,“那地方,我聽說農村人一天只吃兩頓飯,平時早一頓晚一頓,只有在大忙時節,才加一頓午飯,晚飯就改吃稀粥。”
“你以為,福妞和石頭沒給他塞糧票塞錢?只不過沒跟你講罷了。”田大花搖頭慨嘆,知青點過的是集體生活,估計大部分情況下糧食不足,捱餓是難免的了。
也好,田大花心說,這熊孩子,自己選擇的路,那就要堅持走好。他自己口口聲聲說不能脫離浪潮,不想在家靠爸媽,不想讓同齡人罵他孬種,那就讓他去鍛鍊吧,未嘗不是一種人生經歷。
他們家的孩子,三年困難時期都沒捱過餓的,現在那小子大概嚐到滋味兒了。
☆☆☆☆☆☆☆☆
福妞的兒子劉晉一歲多,剛剛會走路,長得越發像安亮,一張俊俏的小白臉,抱出去經常有人問男孩女孩。
隨著上山下鄉,城市也沒那麼鬧騰了,福妞的生活也不必躲在大院了,恢復了相對正常的生活。
不過她本來帶著個孩子,加上安亮反對,還是沒回去上班。
學校裡復課了,大學不用考,都是推薦的工農兵大學生,原本大街小巷搞運動的學生們,回到了學校裡,可也沒幾個人安心上課,運動還是要照樣搞的,關在校園裡搞。
小劉晉對小弟弟三娃子充滿了好奇,大人玩笑說,小劉晉大概是哥哥們的行列中最不嫌棄三狗子的了。
三個兒子討人嫌,三狗子生下來就沒得過哥哥們的歡心,最直接的證明就是,哥哥們給他起了一堆可愛的小外號。
石頭還好,嫌棄歸嫌棄,好歹維持了大哥的公平態度,平安和明東喜歡叫他“小臭蛋”,明南的稱呼比較特別,叫他“小胖豬”,估計等三狗子長大了,兄弟們之間恐怕要有一場關於外號暱稱的多方戰爭。
可是小劉晉卻喜歡他,這倆才是同齡的小夥伴。大約對於剛會走路、牙牙學語的小劉晉來說,小弟弟是個不可多得的大玩具,會哭會鬧還會笑,笑起來咯咯咯,比別的玩具好玩多了。
“娃娃,娃娃。”小劉晉把一塊沾滿口水的餅乾從嘴裡掏出來,舉著小手想送給小弟弟吃。
“他不能吃,他還沒長牙呢。”福妞把三娃抱在腿上,小劉晉就踮起腳尖,伸頭看看小弟弟光溜溜的牙板,又把餅乾塞回自己嘴裡。
平安插隊走後,家裡又少了個每天嘻嘻哈哈的熊孩子,田大花最常見的狀態,大概就是跟福妞姑嫂倆坐在一起看孩子,有時候還加上劉嫂子。
劉嫂子是個閒不住的,收拾完了家務,澆完了大院裡的菜,端個針線簸籮來跟她們姑嫂倆會和,坐那兒一邊給小劉晉做鞋子,一邊嘮叨家常。
今天的話題是“大西北”。
當然,在劉嫂子眼裡,大西北是個好地方,誰不說俺家鄉好。她解放前在西北老家長期務農,對農民的生活早已經習慣了,以至於後來被劉師長接到這兒來,進了城,還老大的不習慣,覺得自己整天閒得慌。
不過劉嫂子還是挺心疼平安的,她說,她從小幹慣了農活不覺得怎樣,可平安這樣半大孩子,從小爸媽疼愛著在城裡長大,不光是幹活累不累,環境也苦,去了肯定得脫層皮。
田大花給她使眼色,用目光示意她:你可別說了,你看看福妞心疼的那個樣兒吧。
田大花自己不心疼嗎?心疼。可是她那樣的性情,覺得不管多苦多難,反正都選擇去了,反正躲不開,坦然面對就是了,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她的兒子就完全可以。
她笑著說:“沒什麼,他自己選的,小孩子吃點苦也不算壞事。”
福妞在一旁聽著,默默沒作聲,結果她回到家,就悄悄給平安寄了兩瓶麥乳精去,還一同寄去了一摞書,寫信千叮嚀萬囑咐,說平安你缺啥少啥,你寫信給姑姑。
然而幾個月後,平安就已經完全適應了,苦,累,可是不能逃避不能裝慫,只有去適應,有時候自己也後悔,你說他呆在家裡,呆在大院裡,整天看書閒閒的寫字不好嗎。
可是,這不符合平安的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