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子,他爸,他哥,都是響噹噹的漢子,都是軍人,他媽媽更是個了不起的女人,他不能靠著家裡躲起來當溫室花朵。
然後平安還寫信跟大哥和小姑姑說,你們不要再給我寄錢寄東西啦,知青點過集體生活,我都不好意思了。
劉嫂子還嘀咕著心疼平安,可是一轉眼,到了暑假,劉安生初中也畢了業,面臨著跟平安一樣的情況,在家遊手好閒,或者下鄉插隊。
劉師長的選擇很簡單,插隊。劉安生的選擇也很簡單,他本來可以留在本市下轄的農村公社,自己主動申請要去平安插隊的地方。
倆同齡孩子還挺投緣,好歹互相有個照應不是嗎。於是劉安生背起鋪蓋捲兒,屁顛屁顛去投奔平安。
又來個不知疾苦的小牛犢。
瞧瞧,孩子都長大了,自己個都有主意了。
平安和劉安生插隊一晃小兩年,第二年春節,幾個孩子趁著農閒,一起回城來探親過年。
田大花跟劉嫂子去火車站接人,打眼一看,哎呦,這黑小子是誰呀?
第111章 關注
三狗子十個月會走路,十二個月才算會說話; 剛能叫爸爸媽媽; 腿比嘴快,兩條小狗腿還特別麻利; 行動力超強。
田大花平常一個人帶孩子,上個廁所的工夫,娃就跑沒了,趕緊找; 找到廚房,已經把雞蛋丟到洗碗池裡去了。
田大花抓住小東西一頓收拾,姜茂松回家聽說了,還笑呵呵地說,人家小臭蛋肯定是想吃煮雞蛋了唄。
等到一歲半的時候; 田大花上個廁所的工夫,虎著臉跟他說,就在這兒玩球等媽媽; 不許亂跑; 聽見沒?
小東西點著腦袋; 答應的好好的; 一轉臉; 邁開小腿徑直跑出門,田大花隨後就找,一直找到隔了兩排的福妞家裡,正蹲在福妞家的廚房裡; 小手一個一個把她家土豆往空著的燒水壺裡塞。
“他什麼時候跑進來的呀。”福妞滿臉吃驚,哭笑不得地說:“這小臭蛋,一會兒也不閒著,可比他兩個哥哥調皮多了。”
這是在家裡,帶他出門的話,田大花就淡定地拿了根長布條,扣在他背後棉褲的揹帶上,遛狗一樣牽著走,就怕跑丟了。冬天小孩子都穿一種有馬甲揹帶的棉褲,必須給他系在背後,不然他自己想什麼法子也得解開。
這個老三,跟老大老二可真不一樣。
劉嫂子說,怕不是討人嫌的老三都這樣皮,他們家安生小時候就這樣,掏鹽壇,摸醬罐,把帽子丟進水缸,故意把鞋子往水窪裡踩,諸如此類的事情可沒少幹。
平安第一年過年沒回來,按規定第一年就不允許回城探親。第二年獲得批准,從插隊農村回城過年的時候,三娃剛滿兩歲。
一家人都去火車站接人,火車站那地方人可多,田大花便拿跟長布條拴在他背後棉褲揹帶上。
“這挺好,人多不怕他亂跑。”福妞於是也有樣學樣,拿根長布條把三歲的劉晉也給栓上了,兩根繩子並在一起牽著。
倆小孩又特別漂亮,劉晉是個俊俏的小白臉,唇紅齒白小女娃似的,可是三狗子,明明那五官長得隨了姜茂松,卻也不知怎麼的,天生一張笑臉,眼梢嘴角都彎彎的,漂亮得不像話。
其實石頭和平安都很像姜茂松,平安小時候還有點像媽媽,越長越隨姜茂松,他們父子三個,都是那種相貌堂堂的長相,十分端正帥氣,可這個三狗子,也不知怎麼的,明明還是那個鼻子眼睛,卻顯得格外俊俏,一看就很調皮、很活潑那種。
於是田大花就牽著兩隻漂亮活潑的“狗子”,站在出站口等著兒子出來。
姜茂松和安亮、劉嫂子也來了,劉師長和安生父子兩個今年決定到這邊來過年,安明夫妻兩個在鐵路系統,都去了首都工作,今年過年不回來了。他們家過年反正得有人跑,劉師長不捨得孫子這麼小坐三天兩夜火車去西北過年,再說安亮部隊裡過年期間,也未必能排出探親假,乾脆他們爺兒倆來這邊了。
遠遠看著幾個孩子從出站口出來,田大花差點沒認出來,那是她兒子嗎?
首先是個頭竄了一大截,本來就比同齡人高,兩年時間過去,抽條一樣長高了好多,走在人群裡高出別人一頭,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
再有,黑了,可真黑,在家時雖然算不上小白臉,可絕對是個正常膚色的帥小夥子,現在一看,哪來的黑小子?差點認不出來了。
四五個年輕人一起,大約都是被批准回城過年探親的知青,包括平安和劉安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