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4/4 頁)
“梁國的樞密院權力有多大,您肯定清楚吧,基本上,所有的軍政大事都由他們和皇帝商定,下面的六部只是執行他們的命令。所以,樞密使又叫宰相,知樞密使叫副宰相,即使打仗的時候,領兵將帥也由他們任命,就連糧草的徵集,都必須經過他們批覆後,兵部才敢執行。可你們趙國呢,兵部的人,直接聽從你的命令,你在南都就不用說了,就算你在征戰途中,你自己回憶一下,你往國內發的公文,一般發往哪裡?”
趙佑熙自己做過的事情當然記得清:“涉及到戰略方面的大事,發給父皇;其餘的,就發給兵部了。”
俞宛秋問他:“為什麼不發給樞密院呢?”
趙佑熙的理由很充分:“那不是又多了一道手續嗎?他們商量完了,最終還是得交給兵部去執行,平白耽誤了許多時間。戰場上,時間最寶貴,一旦貽誤戰機,會造成多大的損失。”
俞宛秋嘆道:“道理是沒錯,可朝廷機制的建構本身就是這樣的。只因為你是太子,才敢繞過樞密院,直接命令兵部。如果只是個由樞密院任命的將帥,他敢嗎?”
趙佑熙沒吭聲,因為妻子講的都是事實,他的身份確實給他提供了許多方便,但也打破了許多既有規則。
“不只如此”,俞宛秋繼續給他分析:“你能這樣隨心所欲,還因為你是你父皇惟一的兒子。無論你怎麼做,他只會支援,絕不會猜忌,不會誤會你想要藉機掌權什麼的。但你這樣做,實際上把樞密院給架空了。你想啊,趙國現在是建國初期,國家大略方針,重中之重,是開疆拓土,朝廷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的人力物力都在為此服務,把軍事這塊抽走,樞密院等於成了空架子。所以,這次是他們長期累積的不滿的一次總髮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若非本就心懷怨憤,兩位同出自樞密院的大人何至於為了這點小事鬧到皇上跟前。”
她還有些話不敢說,樞密院大人們對趙佑熙的不滿固然不容忽視,文武爭功也是很要命的。現在還好點,朝廷正是用得著武官的時候,俞宛秋估計,這次趙延昌會偏向陸滿倉這邊,何況事情本身也是那兩個所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