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新戰國七雄:趙國崛起 > 第74章 邯鄲再困,危局中的掙扎與抉擇

第74章 邯鄲再困,危局中的掙扎與抉擇(第2/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城外掘地三尺,試圖找出地道入口。

雙方圍繞著這看不見的“戰線”展開生死較量,局勢愈發緊張膠著。城內饑民不斷增多,為緩解糧食危機,公子嘉下令清查城中富戶存糧,按戶分配,雖引發部分富戶不滿,可生死關頭,也只能顧全大局。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趙國潛伏於各國的密使終於傳來一絲希望曙光。

魏國朝堂經一番激烈辯論,雖貴族仍有異議,但魏王念及唇亡齒寒,且趙國使者以歸還部分此前戰爭失地為承諾,終決定派出一支輕軍,繞道秦軍後方,伺機而動。

楚國項梁衝破舊貴族束縛,盡起精銳,星夜兼程奔赴邯鄲,沿途還收編了多股流民武裝,擴充兵力。

燕國朝堂亦在有識之士勸說下,派出敢死之士千人,喬裝潛入邯鄲周邊,欲與城內呼應。

李牧得知各國援軍有了動向,精神大振,於城頭振臂高呼:“諸位將士,各國援軍將至,我等只需堅守數日,便可內外夾擊秦軍,保我邯鄲,護我趙國!”

趙軍將士聞言,原本低迷計程車氣瞬間高漲,百姓們也重拾希望,連孩童都幫忙搬運守城物資。

秦軍感受到城內士氣變化,攻勢愈發癲狂,不惜代價地猛攻城牆。投石車晝夜轟鳴,巨石砸毀多處城垛,秦軍敢死隊身綁利刃,前赴後繼攀城。趙軍則以頑強意志應對,用木板、沙袋填補城垛缺口,滾燙熱油、火箭傾瀉而下,城牆上殺聲震天,屍積如山。

終於,在一個黎明破曉時分,魏國輕軍率先發難,突襲秦軍囤糧之所,火光沖天而起,秦軍陣腳大亂。

緊接著,楚國項梁大軍如洶湧潮水般殺至,喊殺聲震得地動山搖,與秦軍正面交鋒,刀光劍影閃爍,血肉橫飛。燕國敢死之士趁亂從秦軍包圍圈縫隙潛入邯鄲城,帶來城外珍貴情報與少量補給。

李牧見時機成熟,親率城中精銳傾巢而出,與援軍裡應外合,對秦軍展開致命反擊。

王賁與范雎竭力組織抵抗,卻難以抵擋這股洶湧攻勢,秦軍防線逐漸崩潰,節節敗退,丟下無數輜重與屍首,狼狽逃離邯鄲。

經此一役,邯鄲城雖滿目瘡痍,卻再次屹立不倒。趙王出城,熱淚盈眶迎接各國援軍將領,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但眾人皆知,此番勝利只是暫時喘息,秦國統一六國之志堅如磐石,未來之路依舊佈滿荊棘,趙國與各國唯有緊密攜手,革新圖強,整軍經武。

才可能在這亂世之中延續命脈,續寫屬於六國的傳奇篇章。

可前路漫漫,風雨飄搖,究竟能否阻擋秦國鐵騎的滾滾洪流,無人能確切預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崩鐵:從格拉默開始的炎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