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信和羅藝(2)(第1/1 頁)
後來消滅劉黑闥為羅士信報仇的人也姓羅,叫羅藝。
羅藝出身將門,父親曾任隋朝監門將軍。但羅藝的性格倔強,有點桀驁不馴。他作戰勇猛,善於騎射,武藝不凡。羅藝從軍後之後,屢立戰功,後來被提升為虎賁郎將。六一二年,隋煬帝發兵攻打高麗,命羅藝在涿郡(北京)督軍,受右武衛大將軍李景節度。
隋軍在涿郡儲備了大量的器械和軍資,加上這裡人口眾多、物產豐富,臨朔宮裡有有很多珍寶,於是就自然成了各路叛軍搶奪的目標。留守官虎賁郎將趙什住等人膽小怕事,就龜縮在城裡不敢應戰,“討賊”的大任就落到了羅藝的身上。羅藝軍紀嚴明,指揮有方,所部頗有戰鬥力。他率軍多次出擊,都是得勝而回。羅藝有個缺點,就是脾氣火爆,跟頂頭上司處不好關係,因此常常受到李景等人的刁難凌辱。
因為屢戰屢勝,羅藝的威望日重,趙什住等人暗中嫉妒羅藝,就想方設法陷害他。羅藝眼見朝廷腐敗,奸人弄權,當初的希望變成失望,失望又變成絕望。他想,與其倍受排擠,不如挺身一搏,於是他也在心裡盤算著造反。
他對部眾說:“我們數次立功,卻得不到獎賞。倉庫的糧食堆積如山,卻不肯分給大家,將來靠什麼勉勵將士們啊?”
此言一出,現場立馬像炸開鍋一樣,一時群情激奮,聲震雲霄。看到大夥都被鼓動起來了,羅藝就趁勢率軍回城,首先下令拘捕郡丞,然後讓大軍排著整齊的佇列入城。趙什住一看這陣勢,嚇得臉色煞白。不過這傢伙也沒什麼原則,喜歡看風使舵,看到羅藝的勢力強大,跟他對立無異於以卵擊石,權衡一番過後,就乾脆就跑來攀附他了。
羅藝分發府庫裡的物資以賞賜戰士,開啟糧倉以賑濟貧苦百姓。涿郡民眾歡呼雀躍奔走相告,都自覺地團結到羅藝的周圍。羅藝殺掉勃海太守唐等數人,威振燕地,柳城、懷遠都歸附了羅藝。。
需要說明的是,羅藝的反叛並不是自己稱王稱帝。他自稱幽州總管,名譽上還是尊奉楊廣楊皇帝的。
羅藝本是平叛將軍,但現在他卻成了割據一方的諸侯。縱觀羅藝的反叛軌跡,我們可以看出其中除了羅藝本人的性格因素,來自於隋王朝內部的擠壓則是最直接的外因。而對於隋王朝來說,“牆倒眾人推”,而推牆的人不單是宮城之外的亂民,更有那些吃著朝廷俸祿的達官貴人。
羅藝的反叛動靜不大,但影響力卻不容小覷。他和當年的楊玄感一樣,從內部敲響了隋王朝滅亡的喪鐘。
天下大亂,軍閥相爭,民不聊生,不甘受辱的羅藝藉機自立,也算是順應潮流民意。當時他自稱幽州管,其實統轄幽、營二州,成為東北地區一大割據勢力。後來各方勢力都想與他羅藝拉上關係,宇文化及到山東後,也曾派遣使者招攬羅藝,被羅藝嚴詞拒絕。他說:“我是大隋舊臣,與弒君之賊勢不兩立。”
羅藝還一怒之下斬了使者,併為煬帝發喪三日。
後來竇建德、高開道等也都派人拉攏羅藝,但羅藝頭腦清醒,不為所動。他對當時的幾股軍事力量作了一番分析,認為李唐才是最有實力最有希望的,所以他最後把寶押到了李淵身上。他為部下分析說:“建德等人都是亂賊,難成大事。唐公雄據關中,民望所繫,將來王業必成。”
羅藝投唐後,深得唐高祖李淵的器重,賜其姓李,封為燕郡王。從此,羅藝改名為李藝。後來,羅藝南征北戰,為大唐統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羅藝滅掉劉黑闥後,請求入朝,唐高祖李淵盛情接待了他,拜他為左翊衛大將軍,居家長安。羅藝自以功高位重,便目無他人。後來和太子李建成相識,成為黨羽。李世民即位後也沒跟他過不去,大封功臣的時候還拜他為開府儀同三司。羅藝因為以前屬於太子一黨,得罪過李世民,他害怕李世民早晚會報復他,所以心裡一直有個死結。
這個解不開的死結,促使他後來鋌而走險,並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六二七年一月,羅藝假稱奉密敕,帶兵入朝,企圖發動兵變。不久失敗,為了逃命,他拋棄老婆孩子,帶著幾百個殘兵敗將逃奔突厥。但在半道上,他的手下看到自己領導不行了,跟著他跑肯定沒有出路,於是就把他殺了降唐。《新唐書》對這個梟雄的結局作了如下記載:“左右斬之,傳首,梟于都市”。他死之後,朝廷撤銷了對他的賜姓,恢復其本姓羅氏,他的妻子也一併被誅。此係後話。
——歷史原來可以這樣讀♂絲♂路♂文♂學♂網*♂.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