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科舉之變(第1/2 頁)
\"八股取士,已不足以選拔真才。\"
禮部大堂內,葉知秧正在向眾位大臣闡述改革科舉的必要性。案前擺著一摞摞考卷,都是近年來的科舉文章,幾乎清一色的格式模板,缺乏真知灼見。
\"可是......\"一位老臣猶豫道,\"科舉制度延續千年,豈可輕易更改?\"
\"正因延續千年,才更需要與時俱進。\"葉知秧取出一份資料,\"這是各地府衙送來的報告。現在的官員雖然文章做得好,但遇到實際問題往往束手無策。\"
她翻開其中一頁:\"比如去年江南水患,當地官員不懂水利,以至於誤判形勢,貽誤救災。若非明德堂的學生恰好在那裡實習,及時提供了專業建議,後果不堪設想。\"
大堂內一片沉默。確實,類似的例子最近越來越多。
\"所以微臣建議,\"葉知秧繼續道,\"科舉考試要增加實務考核。除了文章,還要考察考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禮部尚書遲疑道,\"具體該如何考核?\"
葉知秧展開一卷圖紙:\"這是明德堂設計的新式考試方案。除了傳統的經義文章,增加三項考核:實務分析、政策建議和實地考察。\"
\"請詳細說說。\"有大臣來了興趣。
\"以實務分析為例,\"葉知秧解釋,\"我們會給考生一個真實的案例,比如某地發生的災害、民事糾紛或經濟問題。考生需要分析情況,提出解決方案。\"
\"這倒是個好辦法。\"一位剛從地方上來的官員點頭,\"現在的年輕官員最缺的就是這種實踐經驗。\"
\"至於政策建議,\"葉知秧繼續道,\"則是讓考生針對某個具體問題提出完整的政策方案。這要求他們不只會寫文章,還得真正瞭解國情民生。\"
\"那實地考察是什麼?\"
\"這是最重要的一環。\"葉知秧說,\"考生要到指定地點,實地調研,跟當地百姓交談,瞭解實際情況,然後提出建議。這樣可以考察他們的調查研究能力和為民辦事的態度。\"
這個建議引發了熱烈討論。有人支援,認為這能選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也有人擔心,覺得這樣會增加考試的難度和成本。
正說著,一個官員急匆匆進來:\"大人們,出事了!有人在街上散佈謠言,說朝廷要廢除科舉,寒門子弟將失去晉身之路!\"
\"這是有人故意誤導。\"葉知秧鎮定地說,\"新政正好相反,是要為寒門子弟提供更多機會。當年科舉之所以創立,不就是為了打破世族壟斷,選拔真才嗎?\"
她轉向眾人:\"諸位請看,這是我們的詳細規劃。新科舉不但保留了傳統考試,還增加了多個科目。比如技術科,專門考核工程、醫術、水利等實用技能;商貿科,考核經濟、貿易、金融等知識。這樣,不同專長的人才都能有出路。\"
\"這倒是個好主意。\"一位年輕官員說,\"現在朝廷正缺這樣的專業人才。\"
\"但是,\"有人提出疑問,\"這樣的考試,評判標準如何把握?\"
\"這也是我們深入研究過的。\"葉知秧取出另一份檔案,\"每項考核都有詳細的評分標準。以實務分析為例,我們設定了問題理解、方案可行性、資源調配、執行步驟等多個維度。同時,為確保公平,採用多位考官交叉評審的方式。\"
她進一步解釋:\"而且,考官也要進行專門培訓。明德堂已經編寫了評分指南,舉辦了多次模擬考試。效果證明,這種方式不但可行,而且比單純評判八股文更客觀。\"
這時,蕭遠珩帶來了一個好訊息:南方几個大州已經自發開始試行類似的考試方式,效果很好。不少地方官員反饋說,新選拔的人才確實更能解決實際問題。
\"既然如此,\"禮部尚書提議,\"不如先在部分地區試行,看看效果如何?\"
葉知秧點頭:\"正該如此。微臣建議先在江南、嶺南等地試點,積累經驗後再推廣。同時,給現有的科舉生一定過渡期,讓他們有充分準備的時間。\"
就在這時,外面又傳來喧譁聲。原來是一群舉人來請願,要求見葉知秧。
\"讓他們進來吧。\"葉知秧說,\"改革既然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就該聽聽他們的想法。\"
為首的舉人進來後,先是表達了對改革的擔憂。但當葉知秧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