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春雨育物(第1/2 頁)
春日的陽光還帶著幾分寒意,明德堂門口卻已是一片忙碌。一百名學子按照院序整齊列隊,每人揹著簡單的行囊。今天是明德堂開學以來第一次實踐課程,葉知秋要帶領學子們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先生,可是要扮作尋常百姓嗎?\"王子明好奇地看著葉知秋和蕭遠珩的裝扮。兩人都換上了普通的布衣,若不是那份獨特的氣質,還真看不出是前朝帝后。
\"治國之道,首重知民。\"葉知秋環視眾人,\"你們當中有人出身民間,也有人生於高門。但今天起,都要放下身份,以普通人的眼光去看這天下。\"
蕭遠珩接過話頭:\"分組行動,每十人一隊,各自前往指定地點。記住,不是去巡視,而是去體會、去思考。\"
葉知秋親自帶隊,選了王子明等十名學子。其中既有飽讀詩書的貴族子弟,也有飽經風霜的寒門學子。她刻意這樣安排,就是要讓不同背景的人互相瞭解、互相學習。
他們的目的地是城南的一個市集。這裡是城中最熱鬧的地方,也是民生百態最真實的縮影。
\"先看看糧價。\"葉知秋走到一個米鋪前,\"老闆,這米怎麼賣?\"
\"客官,\"米鋪老闆熱情地介紹,\"上等白米二十文一斗,粗糧便宜些,十五文一斗。\"
一旁的貴族子弟李元禎小聲嘀咕:\"這米也太貴了吧?\"
\"你懂什麼?\"王子明反駁道,\"去年鬧了水災,能有米賣就不錯了。\"
葉知秋沒有說話,只是默默記下。走過幾家米鋪後,她才開口:\"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學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有人說米價太高,有人說品質參差不齊,還有人注意到不同鋪子的價格存在差異。
\"都說得不錯,\"葉知秋點頭,\"但還不夠深入。李元禎,你為什麼覺得米價貴?\"
李元禎一愣:\"這...和去年比漲了近一倍。\"
\"王子明,你為什麼說有米就不錯?\"
\"因為去年水災,很多地方顆粒無收。能保證城裡有米賣,已經是朝廷排程得當了。\"
葉知秋滿意地點頭:\"看問題要看本質。米價為什麼會漲?是天災使然,還是人禍所致?朝廷的排程是否真的得當?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思考。\"
正說著,一陣騷動從不遠處傳來。原來是一個乞丐在米鋪前暈倒了,鋪子裡的夥計正要趕人。
\"等等。\"葉知秋快步上前,蹲下檢視乞丐的情況。她的醫者本能讓她立刻發現了問題,\"這人是餓急了,再加上有些風寒。\"
她轉頭對王子明說:\"去買些熱粥來。\"又吩咐其他人:\"幫忙把他扶到陰涼處。\"
學子們手忙腳亂地照做,米鋪老闆卻有些不樂意:\"這種人整天在這裡裝可憐,影響我做生意。\"
\"老闆,\"葉知秋直視他的眼睛,\"你可知道這人是誰?\"
\"不就是個要飯的嗎?\"
\"他是去年遭了水災的農戶,一家六口,只剩他一個。為了活命,不得不流落至此。\"葉知秋一邊說,一邊給乞丐把脈,\"你的米,說不定就是他種的。\"
米鋪老闆愣住了,周圍的人也都沉默了。
王子明很快買來熱粥,葉知秋一邊照看乞丐,一邊對學子們說:\"你們看到了什麼?\"
\"看到了人心的冷漠。\"李元禎低聲說。
\"看到了災民的困境。\"王子明補充。
\"看到了朝廷救濟政策的不足。\"另一個學子說。
葉知秋欣慰地笑了:\"都說得很好。治國如醫病,要找到病根。這位災民的遭遇,折射出了多少問題?救濟不到位、安置不妥當、重建工作跟不上......\"
她話音未落,突然聽到一陣喧譁。一群衙役模樣的人氣勢洶洶地衝過來:\"都散開!這些叫花子影響市容,全部趕出去!\"
\"且慢!\"葉知秋站起身,\"這人身患風寒,如何經得起顛簸?\"
\"管你什麼病不病的,規矩就是規矩!\"為首的衙役粗暴地推開眾人。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什麼規矩?誰定的規矩?\"
眾人回頭,只見一個身著布衣的年輕人大步走來,正是新帝林月笙。他也改扮成普通人的模樣,顯然是微服出巡。
衙役們認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