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師道傳承(第1/2 頁)
清晨的陽光透過明德堂的雕花窗欞,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葉知秋站在書案前,仔細審閱著面前厚厚的一摞文書。這些都是報名求學的學子資料,光是粗略統計就有三千多份。
\"夫人,\"蕭遠珩推門而入,手裡端著一碗參湯,\"天還早,讓他們等著,你先歇息片刻。\"
葉知秋接過參湯,輕啜一口:\"這麼多人求學,若是一一考核,怕是要耽擱月餘。\"
\"那就定個規矩。\"蕭遠珩拿起一份文書掃了眼,\"選拔之事本就該有標準。\"
葉知秋眼前一亮:\"你說得對。既然要開創新局,一切都該從規矩開始。來人,請幾位老大人過來商議。\"
不多時,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陸續到來。這些人都是葉知秋在位時的心腹重臣,如今跟隨她來明德堂任教。
\"諸位,\"葉知秋開門見山,\"明德堂首批學子的選拔,該如何定規矩?\"
禮部尚書楊長青率先開口:\"依老臣之見,當以才學為先。科舉取士數百年,自有其道理。\"
\"不妥。\"吏部侍郎趙明遠搖頭,\"科舉重文采,輕實務。明德堂若要培養治國之才,當以實踐見長。\"
\"兩位說得都有道理。\"葉知秋沉吟片刻,\"但都不夠全面。蕭先生,你怎麼看?\"
蕭遠珩將手中文書放下:\"選拔學子,與選拔將士相通。將士重勇,卻也需謀略;學子重才,亦當論品性。\"
葉知秋露出讚許的笑容:\"正是如此。明德堂不是科舉,也不是官學,而是要培養能夠擔當天下重任的人才。這樣,選拔分三關如何?\"
她走到書案前,提筆寫下:
\"第一關:才學考核,試策論天下事。
第二關:實務考驗,設難題觀其應對。
第三關:品性印證,考其本心操守。\"
幾位大臣仔細研讀,紛紛點頭稱是。葉知秋又道:\"還需加一條,不論門第,唯才是舉。\"
\"這......\"楊長青有些遲疑,\"會不會太過激進?\"
\"有何激進?\"葉知秋反問,\"天下英才,豈分貴賤?況且這也是陛下的意思。\"
提到新帝,幾位大臣不再多言。葉知秋繼續道:\"擇選官員也請幾位舉薦,要德才兼備之人。\"
直到日上三竿,各項規矩才最終敲定。考官名單上,既有飽學之士,也有行伍出身的將領,更有精通醫術的葉家姐妹。
三日後,明德堂外人山人海。三千多名求學者排成長隊,依次進入考場。第一關才學考核,題目是\"論天下治理之要\"。
葉知秋和蕭遠珩坐在角落裡,看著學子們奮筆疾書。其中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特別引人注意,他寫得極快,筆下不停,神情專注。
\"那孩子叫王子明,是個平民子弟。\"蕭遠珩小聲道,\"聽說為了來明德堂求學,走了十多天的路。\"
葉知秋點頭:\"人窮志不窮,正是我們要尋的人才。\"
第二關實務考驗更為特別。考官設定了各種實際問題,要求學子們現場解答。比如某地發生水患,該如何救援;邊境商路受阻,如何化解;民間有人造謠生事,該怎麼處置。
一位貴族子弟面對水患題目,說要調動官兵救援,徵集糧草賑災。答得中規中矩,卻不夠深入。
輪到王子明時,他的回答讓考官眼前一亮:\"首要是疏通河道,讓水有出路;其次是就地取材,用蘆葦編排解急;再則是統計受災人數,妥善安置;最後還要想辦法解決災後重建......\"
\"好!\"葉知秋忍不住讚歎,\"這孩子懂得實務,必是經歷過苦難的。\"
第三關品性考核最為獨特。考官故意設定各種誘惑和陷阱,考驗學子們的品性。有人送禮想要透過考試,有人威脅要打擊報復,還有人許諾重金利誘。
讓葉知秋欣慰的是,大多數學子都經受住了考驗。特別是那些出身寒門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更加堅定。
考核持續了整整七天。最終從三千多人中選出了一百名優秀學子,其中竟有六成是平民子弟。
\"夫人,\"一位考官有些擔憂,\"平民子弟比例是否太高了?會不會影響明德堂的聲譽?\"
葉知秋嚴肅地說:\"明德堂的聲譽不在於學生出身,而在於能否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當晚,葉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