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第117集《妙法蓮華經》(第4/7 頁)
物。總萬德之根源,示萬行之一心。聞之者悟心,觀之者證道,此乃本門之正說。今“分別功德品”之前 半品,至“一切具善根,以助無上心”止,是得益與稱歎,仍屬本門正宗分。後半品“校量四信五品”功德,則為本門流通分之讚美人法。
前面的<如來壽量品>廣明跡本二佛,佛陀的法身常住(本門)、三世益物(就是跡門),總持諸佛的萬德根源,所謂萬行一心。所以整個諸佛功德來自於法身。法身為什麼成就呢?來自於那一道的光明,智慧的光明,內觀的智慧。所以對我們一個初心者來說,“悟心”,瞭解到這一念心性的觀照的重要,對初機來說能夠悟心;對久修菩薩,能夠證道,他也產生了一種信心的加持。這個是本門的正說。
所以<分別功德品>前半品,從前面的文到後面的“一切具善根,以助無上心”這個經文為止,就講到果位的功德。這個果位的功德,就是法身跟相似位。後半品講到因位的功德,講到下手處,四信、五品的下手處,他們也有功德。
就講兩種功德:一個果位功德,一個因位的功德。這個就是<分別功德品>的整個要義。
戊二、總授法身記 分三:己一、經家敘益;己二、如來分別;己三、瑞表圓益
我們看經文的戊二,總授法身記。
前面的<如來壽量品>,佛陀正說本門的功德以後,與會的菩薩得到了領解。領解以後就功德增上了,所以佛陀才能授法身記,就是為那些已經成熟的果位的菩薩來授記。這個地方有三段。
己一、經家敘益
看第一段的“經家敘益”。
爾時,大會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只眾生,得大饒益。
爾時,就是佛陀講完<如來壽量品>以後。與會的大眾,這個包括誰呢?包括跡門弟子,包括本門弟子。跡門弟子就是這些長時間依止娑婆世界這一期教化的菩薩,包括誰?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等,這些所謂的這一期教化的弟子,跡門弟子。也包括本門弟子,就是從地湧出的這些菩薩。這兩種弟子聽說了佛的壽命無數劫以後,都增道損生,得到大饒益。
我們凡夫看到佛的功德以後,我們凡夫的心是希望能夠跟佛感應道交,是不是?我們求佛力加被。但是那些大菩薩看到不是,他們看到佛的功德他開始觀心,他強化自己。他說,佛陀的功德是觀心而來!所以他對於這種內心的信解觀照加強了,所以使令他們道業增上了。這個就是他們所得到的利益,所謂的增道損生。他們的妄想,無明妄想減少了,法身的功德增上了。這是他們得到的利益,從法身常住當中而加強自己的道業增長。這是經家的一個總說。
己二、如來分別
這以下詳細地分別這種功德的差別相。
於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復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樂說無礙辯才;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復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不退法輪;復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清淨法輪;復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八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四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四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三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三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二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二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就是第一種,聽聞<如來壽量品>以後的所謂果位的功德。
果位的功德,第一個就是“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我們從凡夫位開始修學,都叫做因地、因位,包括名字位、觀行位。到了相似位已經算果位了。到了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的指標是什麼呢?就是證得無生法忍,這是一個關鍵。
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無生法忍。這是成佛的第一道關卡。無生法,就是一個無生的真理。什麼叫無生呢?就是“法本不生,今則不滅”,這就是無生。簡單地說,就是把一切萬法拉到一念心性,看到一切法是唯心所現。那就是無生嘛!因為,你說你這個果報出現了,你這個果報出現,如果從因緣觀的話,那是有生,那是諸法因緣生。所以從因緣觀來說,我們這個五蘊身心是生起了。是什麼生起呢?過去生的業力跟臨終的妄想和合,就把今生給生起了。所以因緣觀它是怎麼樣?有生住異滅。它同意是有生的,因緣觀。但是它認為,生了以後它會變化,最後消失掉。諸法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