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第118集《妙法蓮華經》(第4/7 頁)
等待因緣,等待他的因緣成熟。他在成熟眾生,莊嚴淨土,他也等待他未來所度化眾生的根機成熟。這一生補處。
看下一段的果報。
如是等眾生 聞佛壽長遠
得無量無漏 清淨之果報
如是等以上所說的眾生,聽聞佛壽長遠、功德圓滿的時候,得無量無漏的清淨果報。這個無量無漏,就是揀別二乘的功德是有量的無漏。其實三乘的果報,權果都是無漏的,因為他沒有生死煩惱的問題。但是他們的果報在哪裡?有量,因為他有所得。你一旦執著水泡,你就失去了大海了。所以一個人沒有會歸心性,為什麼不能成佛?因為你永遠是有量的無漏,不能變成無量的無漏的果報。
看最後一段。
復有八世界 微塵數眾生
聞佛說壽命 皆發無上心
這個講到相似位。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聽聞佛壽無量以後,產生了勝義菩提心,相似的勝義菩提心。
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無量無漏”這個內涵。諸位!我們想一個問題:佛陀的功德為什麼能夠無量?就是他成佛以後為什麼能夠盡未來際地受用常樂我淨而永遠不會停止?按說他的因地是有限的,因為就算你現在開始發心,到成佛,你的時間是算得出來的。為什麼用有量的因地能夠招感無量的果報呢?這是很重要的關鍵,這表示佛陀的功德不完全是修來的。如果所有的法門都是因緣所生法,那佛陀的果報一定有用完的一天。比方你說,好,你修三大阿僧只劫吧。你的因地三大阿僧只劫,那你果報受用應該也是三大阿僧只劫。那你三大阿僧只劫以後呢?果報受完,你應該回到凡夫位了,因為你的果報被你花光了。
但是,我們看<如來壽量品>不是這樣講。佛陀是說,我成佛以後是法身常住,是三世益物。什麼叫三世?過去無量,現在存在,未來也是無量。那這個關鍵在哪裡呢?就表示說佛陀的功德是你內心本具的,本具的東西就沒有什麼永不永遠,就你本來就是具足的。
所以,這就講到這個“修德有功,性德方顯”。就是因為你本來就無量。其實我們因地的心就是無量,因為我們攀緣心,我們沒有發覺。而佛陀內觀以後,把我們無量的這一塊開顯出來了,這個就是所謂的性具。
《法華經》很重視因果相應。如果你因地不是無量,你不可能成就無量的果報。就好像說我們凡夫是一個金礦,可惜的是我們凡夫只看到沙的這一塊。你讀了《法華經》,你說,哦,原來沙中有黃金,我這個打妄想的心原來性具無量功德!欸,你開始內觀了,你開始把這個金礦的沙給撥開,把黃金提煉出來了。等到你得到黃金以後,我問你黃金怎麼來的?你說我提煉的。如果你本身不是金礦,我給你一堆石頭,你有辦法把這個金開顯出來嗎?也不可能嘛。所以修德佔一半,性德佔一半。
就是因為你是金礦,你才有可能變成黃金。如果你本來就是一塊石頭,就是我們本身沒有具足無量的性功德,我所有的功德都是修來的,如果這個道理成立的話,那你成佛以後,你總有一天一定要掉下來,因為你所有的修行都是因緣法。以因緣法去開顯你性具的功德,這兩個合起來,那就變成“法身常住,三世益物”,既有真如,又有因緣。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想清楚。
所以,理觀一定要配合事修的因緣,所以這個因緣法就變成了三世益物,這個理觀就是開顯你的性具的功德,變成法身常住。就是內觀真如、外修三乘,所以他的果報能夠真如跟因緣兩個都具足。
己三、頌瑞表圓益
我們看己三的“頌瑞表圓益”。這個地方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的“總標”。
世尊說無量 不可思議法
多有所饒益 如虛空無邊
佛陀在<如來壽量品>讚歎自己所成就的法身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一得永得。這個是不可思議法,法身常住。這樣子對我們一個因地的修學的菩薩多有所饒益,對我們一念心性的觀照信解有很大的加持力。因為這個功德是性具,我們這一念心雖然一天到晚打妄想,其實它性具無量功德,就像虛空無量無邊一樣不可限量。這第一段總標。
我們看第二段的“別明”。
雨天曼陀羅 摩訶曼陀羅
釋梵如恆沙 無數佛土來
這一段講到雨花,講到理觀。曼陀羅華,這叫理觀。
雨栴檀沉水 繽紛而亂墜
如鳥飛空下 供散於諸佛
從空中降下這個栴檀沉水香,表示事修。前面是理觀。戒定真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