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第118集《妙法蓮華經》(第3/7 頁)
位來說是一心萬行。這表法是這麼一個情況。
戊三、結申眾 領解 分三:己一、頌時眾得解;己二、頌如來分別;
己三、頌瑞表圓益
我們看下一段,戊三的“結申眾領解”。彌勒菩薩就總結大眾的領解。
己一、頌時眾得解
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佛說希有法 昔所未曾聞
世尊有大力 壽命不可量
無數諸佛子 聞世尊分別
說得法利者 歡喜充遍身
彌勒菩薩代表大眾來向佛陀白告,說明他內心的理解。他說,“佛說希有法”,佛陀您老人家把您自己的本地風光開顯出來,原來您所謂的成佛不只是今生的八相成道,而是真正的背後的法身功德,還有您過去無量無邊的示現。這個是其他的阿含、方等、般若經典裡面,我們過去沒有聽聞的,就算有片段,也沒有像<如來壽量品>講得那麼詳細。這看得出來佛陀有廣大的因地,所以招感圓滿的無量的壽命。無數諸菩薩佛子,聽到世尊廣泛分別宣說這個法身常住的功德以後,得大法利——法利就是前面說的成就法身、成就相似位,“歡喜充遍身”。
為什麼這些法身菩薩們聽到法身常住能夠得大法利呢?
蕅益大師解釋,他講一段開示說:“原本垂跡,處處開引。中間相值,數數成熟。今世五味,節節調伏。收羅結撮,歸會法華。”五小段,我們解釋一下。
第一個,“原本垂跡,處處開引。”圓教的修行是圓妙的,但是它要有一段時間的醞釀。就是佛陀從初證法身以後,最初的垂跡,就開始處處地示現八相成道來開引眾生,跟他有緣的眾生就種下了一個菩提種子。比方說,如果你無量的生命當中,你今生是第一次聽《法華經》,就是你過去都沒有聽過,這是你第一次,那就是你種下了一個種子。你可能聽得一知半解,也沒關係,至少這個種子種下去了。
然後呢?然後“中間相值,數數成熟”。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不是一次,他中間,從最初的本門成就法身以後,數數來到娑婆世界,那麼前面種下種子的就是慢慢地成熟。如果你第一次聽《法華經》有點吃力,你來生再聽的話就沒那麼吃力了,因為你已經有種子了。你今生是把種子勉強地強燻,強燻圓頓妙種,勉強地種下去,完全靠仰信,那也沒關係。但是你來生再聽第二次就不一樣了,它就怎麼樣?從種子慢慢地慢慢地成熟。
到了今生,釋迦牟尼佛這一期應化的時候,“今世五味,節節調伏。”佛陀在前面的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再慢慢地調伏,慢慢地成熟,調伏。
最後在這個法會,最後的<如來壽量品>正式地結果、脫落,“收羅結撮,歸會法華”,就把前面的因地的修學,全部透過《法華經》的功德。
所以,前面的功德是有一定的積累的,不是今生了,是生生世世地從種子到成熟到脫落。是這麼一個情況。這個叫做“得法利者”。
己二、頌如來分別
我們看下一段,己二的“頌如來分別”。
或住不退地 或得陀羅尼
或無礙樂說 萬億旋總持
或有大千界 微塵數菩薩
各各皆能轉 不退之法輪
復有中千界 微塵數菩薩
各各皆能轉 清淨之法輪
復有小千界 微塵數菩薩
餘各八生在 當得成佛道
復有四三二 如此四天下
微塵諸菩薩 隨數生成佛
這個地方講到證道,證道的功德。“或住不退地”,就是無生法忍,圓教初住。“或得陀羅尼”,就是圓十住。“或無礙樂說”,就是十行的假觀。“萬億旋總持”,萬億旋陀羅尼,這個是十回向,講到中道的實相觀。或有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不退法輪,這個是圓教的初地,圓證三不退。復有中千世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清淨法輪,這個是圓教的二地。復有小千世界微塵數菩薩,“餘各八生在”,就是有八品的生相無明,當得成佛。
“復有四三二,如此四天下,微塵諸菩薩,隨數生成佛”,可能是七品、六品、五品、四品、三品、二品。這個講到證道的。
下面看看等覺。
或一四天下 微塵數菩薩
餘有一生在 當成一切智
等覺菩薩就是剩下最後一品最微細最微細的生相無明。當然這個時候他也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