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43集《妙法蓮華經》(第6/7 頁)
沒有虛妄。蕅益大師講,“不乖本心”,他沒有違揹他最初的心意,他沒有欺誑。就是你這個人本來就應該這樣做。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在看佛陀為實施權、開權顯實到底有沒有虛妄,重點是要看佛陀一出生的時候、他在教育弟子的時候,他準備好了沒有。其實佛陀是準備好了再來度化眾生的。所以這個地方跟後面有沒有虛妄是有關係的。那麼這一點先確認佛陀真實的身分,是從本垂跡,佛陀是從圓滿的法報二身而變現一個丈六的比丘相,這個是沒有虛妄的。
子二、合別喻分四:醜一、合長者見火喻;醜二、合舍幾用車喻;丑三、合等賜大車喻;醜四、合無虛妄喻
這個地方講,佛陀您為實施權、開權顯實沒有虛妄,那您為什麼要為實施權呢?這以下說明他的理由。
醜一、合長者見火喻
這地方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又以貪著追求故,現受眾苦,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
我們看《法華經》,前面〈方便品〉說,其實佛陀剛開始他到人間,第一個想法是要使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佛陀當然希望眾生修行的時間越短越好,哪一個佛陀會特地把時間拉長呢?所以,按照佛陀自己的心意,他是希望直接把一念心性、一心三觀的實法告訴你,莫向外求!你只要在一念心性裡面修空假中三觀,你就能夠了生死,就能夠直接成佛。捷徑!
但是這地方出現了變化,我們看佛陀看到了什麼。
第一個,“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佛陀的本意是要讓眾生馬上成佛,但是現實的情況是,佛陀看到眾生進入了五濁惡世。三界火宅,就是這個果報火燒得特別厲害,這個生老病死的因緣特別的熾盛,報障。
第二個,“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不是隻有報障而已,眾生對於這個果報體還特別的愛取,生起愛取的煩惱而產生了煩惱火。這個果報生起煩惱,那個煩惱一直燒,久了他就付諸行動,就開始造業了,就變成業障之火。所以由這個業力,貪著追求故,今生受種種的痛苦;來生受地獄、餓鬼、畜生之苦;即便生到人天,還有貧窮困苦。諸天好一點;人世間,你得到人的果報不容易,但是你要是過去生有慳貪的煩惱罪業,還是貧窮困苦。或者愛別離苦,諸天的痛苦最厲害的就是愛別離苦,所以諸天臨終的時候保持正念的非常少。而且更可怕是諸天有神通,諸天在死亡之前,他大概就知道他要去哪裡了。
你看帝釋。帝釋他福報享盡的時候,就知道他來生要投胎到鄉村的一隻豬,豬的母胎。還好他是有相信三寶,趕快跟本師釋迦牟尼佛修皈依,然後才避免了這次投胎。所以天人對於愛別離苦——就是他已經習慣了那種快樂的諸天的眷屬,突然間有一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天女不搭理他,身體開始發臭了——他內心的挫折感是非常嚴重的。這是愛別離苦。怨憎會苦,諸天也有這個怨憎會苦,因為阿修羅一天到晚跟諸天打仗,有時候打贏,有時候打輸,就是他不歡喜的人老是跟他鬥爭。“如是等種種痛苦。”
佛陀本來是充滿了理想,要來讓一切眾生馬上成佛,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他看到了眾生有三種火:果報火、煩惱火、業力之火。這是第一個,他看到了。
第二個是佛陀看到更可怕的事情。看第二段。
眾生沒在其中,歡喜遊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
佛陀看到眾生落入了惑業苦的迴圈,而且眾生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內心一點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內心各式各樣的遊戲。這個遊戲就是說,它本來是假的,但是凡夫弄假成真。我們前面說過,這個遊戲就是取相惑,眾生各取自己的相狀。你看一天到晚喜歡財富的人,他心中就打那個財富相狀的妄想,他什麼都不怕。你說這個人:你追求財富,你可能會去坐牢,或者會怎麼樣。他什麼都不怕!就是他這種遊戲以後,就造成了“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他對於自己身處三界火宅,沒有智慧去觀照,所以“不覺不知”;對於來生的痛苦果報,也“不驚不怖”;也“不生厭離”想,“不求解脫”,只是在三界火宅當中“東西馳走”,輾轉地輪迴。就是懺公師父經常說的: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乃至生生世世如此——“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這個是最嚴重了。就是說,你要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