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79集《妙法蓮華經》(第4/6 頁)
那麼講了多久呢?講了八千劫的時間。就是講的比較廣說了,講了恆河沙偈。大通智勝佛說完《法華經》以後,就入了高深的真如三昧的禪定,在禪定當中共經過了八萬四千劫。等於是大通智勝佛認為自己說法的因緣結束了。
這個地方,我們把大小乘的權法作一個說明。
說今天你學了《法華經》以後,起碼你要知道怎麼判教。太微細的藏通別圓,這個我們就不說,起碼你要知道小乘法、大乘法怎麼判。你沒有學《法華經》,你的判教可能會從因緣上判,從因緣上判就錯了。就是你看他的行為,欸,這個人一天到晚在自修,所以你是小乘法;這個人一天到晚在外面活動,就是大乘法。這個是你沒有學《法華經》的時候,從因緣上來判教。
《法華經》的判教是約內心安立的。就是《法華經》看什麼事情都是從內心,從一念心性來看這一切的因緣法。《法華經》的判教是這樣:
小乘大乘的差別,第一個,看你的發心。你發的是出離心,還是菩提心?因為大乘菩薩在初學階段,你要是凡位的菩薩,你也是要了生死。所以菩薩戒裡面說,菩薩在初學的時候要共聲聞學。你沒有共聲聞學,犯菩薩戒。如果說,我是菩薩,我不要思惟苦諦,我也不要斷煩惱,我生生世世投入輪迴當中度化眾生——犯菩薩戒。這句話不是你該說的,那是聖位菩薩說的。凡位菩薩你要先解脫才有無上菩提。
所以,從一個初心菩薩來說,你看不出他跟聲聞人有什麼差別。因為他也修四念處,聲聞人也修四念處;他在山中修行,聲聞人也在山中修行。像有些人批評淨土宗,說你們淨土宗就是自了漢,遠離了三界,拋棄了苦惱眾生,到極樂世界受用依正莊嚴。這個在事相上類似聲聞人,但是他的往生是為了菩提道求生淨土,所以這個叫智增上菩薩,它不能判作小乘法。所以大小乘的判教,第一個,看發心。
第二個,看智慧。大乘佛法剛開始初心的時候,他也是像蕅益大師所說的那樣,一心三觀必以空觀為初門。所以,雖然一心三觀有即空即假即中,但是我們剛開始要把重點放在即空。當空性跟心性結合的時候,叫做清淨心。初心菩薩,我們不建議大家修假觀。說哦,你看到這個人是什麼相狀,你馬上可以判斷這個人過去的因緣果報、現在的因緣果報、未來的因緣果報——當然這可以學,但是不建議。我們不建議馬上修十法界十如是,因為你從斷惑的角度,要先修清淨心跟菩提願。所以,大乘佛法的空觀叫做清淨心,小乘的空觀叫做畢竟空或者無常空,這兩個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學習判教的時候,依法華的思想,從發心、從智慧而不從行為。那當然,這兩種判教的結果,都要會歸到一念心性,就是實法。這兩個都是權法。這個地方就是說明權法而入實法。就是說,當你在觀察事情的時候,把它從因緣所生拉到唯心所現,萬法唯心所現,那就是實法。差在這裡。
壬二、頌結緣之事 分二:癸一、頌法說;癸二、頌喻說
我們看壬二的“頌結緣之事”。頌結緣之事裡面有兩科。第一是頌法說。法說當中分三段。
癸一、頌法說 分三:子一、頌昔日共結法緣;子二、頌中間更值相遇;子三、頌今日還說法華
子一、頌昔日共結法緣
是諸沙彌等 知佛禪未出
為無量億眾 說佛無上慧
各各坐法座 說是大乘經
於佛宴寂後 宣揚助法化
一一沙彌等 所度諸眾生
有六百萬億 恆河沙等眾
大通智勝佛講完《法華經》以後,就入了真如三昧當中。所以這十六沙彌就怎麼樣呢?“為無量億眾(生),說佛無上慧。”就是說,大通智勝佛講完《法華經》以後,有些人開悟了,開悟以後就離開了;有些人沒有聽懂,或者聽懂了以後還是疑惑不解,所以就留下來。留下來以後,這十六沙彌就各各升法座,宣說大乘的《妙法蓮華經》。那麼講了多久呢?就是大通智勝佛入定的這個八萬四千劫的時間當中講《法華經》。一一沙彌各有各的度化眾生。度了多少?度了六百萬億的恆河沙等眾生。
這個地方的法緣,說你這個人跟《法華經》結法緣是什麼意思?不是說你聽過《法華經》就行了,你要聽懂《法華經》,而且產生信心,就是解跟信。說,欸,我整天在讀誦《法華經》,是不是就是跟《法華經》結法緣?結法緣也對,但是你要能夠成就成佛的初心,只有讀誦是不夠的,關鍵在於你要了解道理,產生內觀的智慧。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法緣。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