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79集《妙法蓮華經》(第5/6 頁)
法緣,當然就啟動了內在的自性功德力,這是一個關鍵點。
當時的聲聞弟子,就是在釋迦牟尼佛的法座之下聽懂了《法華經》,也結下了《法華經》的因緣,這個是特別值得佛陀提出來的一段。
子二、頌中間更相值遇
彼佛滅度後 是諸聞法者
在在諸佛土 常與師俱生
“彼佛滅度後”,就是大通智勝佛滅度以後,這些當時在十六沙彌座下聽法的大眾,每一個法師的大眾都有六百萬億恆河沙眾生。其中有一類眾生特別精進的,有何好處?“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這種人是精進的,他一旦成就了成佛初心以後,他就努力地不斷地去讀誦、解說、書寫等等,所以他的善根就怎麼樣?輾轉增上,經常跟他的本師(比方說聲聞弟子的本師就是當時的釋迦牟尼佛)在生命當中更相值遇,共同受生,共同修學。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提出一個問答。他說,大家都在法華會上聽懂了《法華經》,結下了《法華經》的法緣,但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差別呢?有些人就直接上去,直通法身菩薩;有些人墮入生死凡夫,輪迴至今。你看,經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劫,到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這些人還是生死凡夫。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差別呢?
蕅益大師回答,他說,“理無長短,長短在機”。說這個真如理,它本身沒有自性的,它本身沒有長短。就是說,重點在於是什麼樣的根機的人去讀它、去學它,就產生長短不同的時間。
那怎麼辦呢?蕅益大師接著說:“但須不篤自勤,何須論他時長時短!”就是說你自己要不篤自勤,你不要覺得自我滿足:我聽了《法華經》,從現在開始我已經生在佛家了,佛陀不會放棄我了,我跟佛陀結下父子關係了,我現在可以高枕無憂了。結果呢?結果就是經歷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劫的生死輪迴,到了釋迦牟尼佛座下才得度。就是你自己不用功。
諸位!父子關係有兩種:一種叫做父子經常相見;一種是父子沒有聯絡。你懂嗎?所以父子關係建立了以後,你要跟父親保持關係,你要努力的。你不是學完《法華經》就把它放著。那結果呢?結果就失去聯絡了,就父子相失了。
所以這個地方就說明了,有些人,比方說在後面的<從地湧出品>,你看,這些都是聲聞弟子的同梯同學。他們是法身菩薩,從地湧出,向佛陀保證,我在末世的時候弘揚《法華經》。聲聞弟子當中的有些人就是因為懈怠了,就父子相失。那麼這一蹉跎就多久?就經過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劫的時間。所以,真如本性本身沒有長短,就是你自己怎麼去操作的關係。
子三、頌今日還說法華
是十六沙彌 具足行佛道
今現在十方 各得成正覺
爾時聞法者 各在諸佛所
其有住聲聞 漸教以佛道
我在十六數 曾亦為汝說
是故以方便 引汝趣佛慧
以是本因緣 今說法華經
令汝入佛道 慎勿懷驚懼
這段等於是結會古今。說你過去聽《法華經》產生了成佛的初心,但退轉了,那麼現在我重新講《法華經》,讓你恢復本位。
結會古今,先看這個法師的古今。當時的十六沙彌,因為說《法華經》的關係,“具足行佛道”,慢慢地具足六度的功德,現在在十方諸國“各得成正覺”。十六沙彌當初在聽《法華經》、說《法華經》的時候,他們是法身佛。法身佛要成到正等正覺,那就是成了應身佛了,那就是要很多很多的願望,很多很多的實踐,才能夠現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應身佛。所以他們從法身佛已經提升到應身佛,這個是講過去的法師而變成現在的諸佛。
那麼弟子們是怎麼回事呢?
“爾時聞法者,各在諸佛所。”都散佈在各個地方,有些人已經成就初地菩薩、二地菩薩乃至於十地菩薩,但是其中有一部分住在聲聞地,就是那些當初懈怠的,退大取小,墮入到聲聞的功德。那麼佛陀“漸教以佛道”,佛陀先用小乘法去攝受他,然後再慢慢地把他匯入到佛道當中。“我在十六數”,釋迦牟尼佛當初就是十六沙彌當中的最後一個沙彌,我曾經也為你們說過一佛乘的《法華經》。所以我現在也是以如是的方便,以二乘的方便先攝受你們,然後再把你們引導到佛陀的智慧。這以上就是我所說這一段“因緣說”中的根本因緣。如今再說一次《法華經》,使令你們能夠找到自己的初心,來消除你們心中的驚怖跟恐懼。
“聲聞人”,這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